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逸霄 > 第575集:社区升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连锁化的脚步越走越快。苏州的馆结合园林文化,做了“糖龙绕亭台”的特展;成都的馆把糖龙和蜀绣结合,推出联名文创;哈尔滨的馆在冬天搞起“冰糖龙”体验活动,用特制糖膏在低温下塑形。温如霜的手册已经更新到第三版,新增了“文创开发规范”,明确“衍生品需保留核心技艺元素,禁止过度商业化”;风痕的数字库展品突破了两百件,还接入了VR设备,观众能“走进”虚拟工作室,亲手模拟做糖龙。

当第十个城市的连锁馆在青岛揭牌时,温如霜和风痕站在海边的场馆里,望着墙上的电子地图,十个光点像星星一样散落在中国版图上。一个小姑娘戴着VR眼镜,跟着虚拟匠人学捏糖龙,不小心“捏断”了龙须,急得叫起来,旁边的讲解员笑着指导她调整手势。不远处,青岛本地的匠人正在直播创作,镜头对着数字库投射的3D模型,弹幕里满是“想学”“在哪能看实物”的提问。

“你看,”风痕指着后台弹出的新申请,有二十多个社区正在排队,“手册和数字库真的起作用了。”温如霜拿起桌上的糖龙小摆件,是青岛馆刚做的,龙嘴里含着一颗小小的贝壳,带着海风的味道。她忽然明白,标准化从不是复制,而是给每个社区一个支点,让糖龙的微光能照进不同的角落。

夜幕降临,场馆的灯光透过玻璃洒在街道上,与远处的海浪声交织在一起。温如霜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写下:“下一步,推动数字库与校园合作,让糖龙走进课堂。”风痕的手机响了,是兰溪馆发来的视频,孩子们围着刚做好的“桂花糖龙”,脸上沾着甜甜的糖霜,像极了当年他们初开馆时的模样。

糖龙的热气,正从一个社区,蔓延到更多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