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逸霄 > 第654集:乡村孩子的“博物馆门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4集:乡村孩子的“博物馆门票”

开馆当天,有很多参观者在“乡村孩子新展区”前驻足。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指着阿依的太阳花,对孩子说:“你看,这个小姐姐剪得多好。以后我们也去学剪窗花,好不好?”

孩子点点头,伸手想去摸展柜里的剪纸,却又小心翼翼地收了回来,小声说:“妈妈,我也想让我的作品放在这里。”

温如霜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了笑容。她知道,那些被送进大山的绘本和工具包,就像一颗颗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而“乡村孩子新展区”,就是这些种子开出的第一朵花。

后来,温如霜又和“微光计划”合作,把绘本和工具包送到了更多的乡村小学。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收到当地老师发来的照片和视频——贵州山区的孩子剪了苗族纹样的剪纸,甘肃乡村的孩子剪出了大漠里的骆驼,云南边疆的孩子把傣族的孔雀剪得栩栩如生。这些作品,源源不断地被送进博物馆的“乡村孩子新展区”,让这个展区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温暖。

有一次,温如霜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阿依寄来的一封信和一幅剪纸。信上的字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温老师,我现在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我教班里的同学剪了很多窗花,我们还在学校里办了剪纸展。这是我剪的凤凰,送给你。我以后想当一名剪纸老师,把剪纸教给更多的人。”

信封里的凤凰剪纸,比第一次的太阳花精致了很多,羽毛层层叠叠,翅膀张开,仿佛要从纸上飞出来。温如霜把这只凤凰放在“乡村孩子新展区”的中央,旁边加了一行新的文字:“传承的种子,正在山巅绽放。”

那天晚上,温如霜站在展区里,看着满墙的剪纸,心里充满了感慨。她想起第一次去大凉山时,看到的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睛;想起孩子们第一次拿起剪刀时的紧张与期待;想起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放进博物馆时的惊喜与自豪。

她知道,非遗的传承,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需要有人搭建桥梁,有人播撒种子,更需要有人用热爱与坚持,守护着这些种子,等待它们开花结果。而那些乡村里的孩子,用一双双小手剪出的不仅是窗花,更是非遗传承的未来,是文化延续的希望。

窗外的月光洒进展厅,落在那些色彩鲜艳的剪纸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晕。温如霜轻轻抚摸着展柜的玻璃,心里默默想着:下一站,该去看看贵州的孩子们了。那里的苗族剪纸,一定能在展区里,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