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脸盲公主她撩完就忘 > 第105章 折磨才刚刚开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晏身影消失在官道许久,穆原还站在原地。

还是赵寻喊了几声,才依依不舍上了马车。

马车摇晃在官道上,穆原一颗心像是在海里浮沉。

怎么都落不到实处,被她填得满满当当。

伸手摸出怀里她塞进来的书信,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特意追来送他书信,怕他有危险。

心中甜蜜又酸楚。

陛下催得急,让他替她相看合适的儿郎做驸马。

他不想,这才请旨做了巡察使,离了京。

想着等过段时间,西邺使者进京议和,陛下就没空管此事了。

总能拖得一阵。

可是如今。

他却觉得折磨才刚刚开始。

......

秦三娘子交代十分清楚,岳娘子没撑多久也交代了。

大理寺御史台共同查探办理。

去了那永乐坊胡人酒楼搜证,掌柜也承认吴同和和秦三娘子经常来他这里。

根据秦三娘子的供述,也查出购买锦寿坊宅子的是吴同和身边的下人。

大理寺会同御史台彻底查了吴同和相关人等。

事无巨细。

发现他虽名下财产并不多,可是他的旁系亲人财产却不少。

还找到了一处十分隐蔽的庄子。

里面修缮富丽堂皇,还有不少打手护卫守着。

地下密室里放着钱财无数,珠宝多得晃眼。

这处庄子,是吴同和用吴府管家的名义购买,用来藏匿他的钱财。

大理寺派人将他下狱,彻夜不停审问。

吴同和大喊冤枉,宁死不交代罪行。

整日在牢中哭诉。

只承认他和秦三娘子的私情,拒不承认贪污。

大理寺众人无法。

好歹是朝廷大员,也不能随意定罪,只能暂时查封吴府,各处庄子铺子,把他关起来。

继续搜集证据。

焦头烂额之际,温承和魏直回了京。

兖州去年秋粮征收一事彻底败露。

满朝哗然。

粮税,国之根本。

兖州刺史也签了字画了押,承认是和户部侍郎勾连,刻意隐瞒秋粮一事。

多出的秋粮运到青州售卖。

青州刺史也是同伙。

明晏又摆出证据。

青州这批秋粮,最终是由官府收购,发往平南军充作军粮。

果然左手倒右手,把钱从国库套出来了。

成元帝在早朝时候就将满朝文武骂了个遍。

立时就要将两州刺史满门抄斩,吴同和五马分尸。

被明晏劝住。

此事不可能仅凭两州刺史就能瞒天过海,建议先将人抓捕回京,详细审问,一干人等,查证清楚。

成元帝气得眼前发晕。

“两州刺史现在何处?”

明晏跪地请罪道:“儿臣怕打草惊蛇,只派了人秘密查探,兖州离平南军驻地不远,儿臣去信请苏卫出手相助,如今被平南军看守着。”

这事,成元帝是知道的。

之前密谈之时,明晏就提过让平南军抽人协助,免得惊动两州。

如今查出问题,便要将人押回受审。

成元帝命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派专人,将各州赋税秋粮上缴全给查一遍。

三司长官头大如斗,恭敬领命。

最近忙得,都要起飞。

一件接着一件啊,没个头啊。

兖州事发,吴同和彻底死了心。

此案牵连甚广,两州刺史并底下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户部参与此事的官员也不少。

没过几日,两州刺史并涉案官员被一并押解回京,投入大理寺狱。

所有证据摆出来,三司会审定案。

成元帝动了怒,要求严惩。

涉事官员全部抄家斩首,相关粮商查抄问斩。

兖州青州刺史满门抄斩,家产抄没。

吴同和身为主谋,夷三族。

满朝大骇。

御史大夫上书,夷三族惨绝人寰,牵连甚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动摇国本,成元帝本就怒不可遏,根本听不进劝。

吴同和收到判决便在牢里晕死过去。

京城也议论纷纷。

三司长官急得团团转。

穆相不在京城,连个能劝陛下的都没有。

周王刚从太庙出来,不敢忤逆成元帝,最近老实得不像他。

瑞王作壁上观,幸灾乐祸。

临王存在感太低,毫无话语权。

王相倒是求过情,被斥责一番,说他监管不力,还有脸求情,又罚了一年俸禄。

最后御史大夫只能上公主府,请求靖安公主出面劝阻。

明晏本不想管。

毕竟粮食赋税就是国之根本,吴同和敢动,就该有付出惨重代价的心理准备。

御史大夫劝了半日。

说三族牵连甚广,父族,母族,妻族,涉及人数成百上千,无辜之人众多。

夷三族,灭其宗,绝其后。

若真夷三族,当真是大雍第一惨案,陛下也会落个残暴名声。

明晏纠结许久,还是点头进了宫。

成元帝正在乾元殿生气,听她说是为吴同和求情而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