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元帝不可置信又问一句,“你说你推荐谁?”
明晏字正腔圆重复道:“蔡明征。”
穆原十分不解,“为何?”
蔡明征懒官一个,最擅长就是左右逢源,她应该是很不屑这种人的吧?
明晏道:“蔡尚书为官清廉,我与他共事几次他都十分配合,而且他聪明,也不结党,挺适合在我手底下办事的。”
能在工部待这么久压着底下人出不了头,没点儿脑子可不行。
还没引起明晖明昆的没针对,他可是个不简单的人。
明晏与他打过几次交道,虽说人是懒了些,胜在因为害怕她所以十分听话,让做什么做什么,也不反驳,态度还特别好。
穆原道:“可他的能力,似乎不大能达到公主的要求。”
明晏道:“这就不劳穆相操心了,我很擅长调教下属,而且蔡明征是工部尚书,调任做吏部尚书也十分合理,朝中也挪不出其他人了。”
成元帝道:“那工部就没有尚书了。”
穆原想说有没有都一样,反正干事的也都是底下的人。
明晏却早就想好了,“底下的工部侍郎也待了许久,父皇若是觉得谁好提拔一下也可以,让朝臣看到父皇不只是在贬官,大家心中有个念想。”
成元帝自言自语道:“侍郎升尚书,侍郎之位就空下来一位。”
好像影响也不大,比起户部吏部,工部算人多的了。
又点了点头,“也行。”
明晏又道:“父皇,把周礼青也给儿臣吧,他吃苦耐劳,感觉很能办事,吏部人太少了,他若上了手,一个顶三个用,反正工部人多,穆相也看着,少两个人不打紧。”
穆原:……
替他默哀。
吏部人少得可怜,这下更没有休息的时候了。
成元帝皱眉思索。
明晏愁眉苦脸道:“父皇,您知道的,儿臣是武将,您一直让我待在……”
“行了行了,答应你答应你。”
成元帝打断她的牢骚,生怕她提起她一个武将该去管翼卫军的事。
明晏眉开眼笑,“谢父皇恩准,对了儿臣还有一事。”
“说。”
“上次官员清查查到窦淮,顺便就查了军器监,发现军器监中也毛病不少,一起查了,如今也缺人。”
成员帝皱着眉毛,“你就明说你想把谁放进去。”
明晏不好意思笑道:“父皇,窦淮那个脓包都能做主簿提监丞,儿臣想着,儿臣手底下还有些战功不少却因为远在边关晋升机会太少的小小校尉,是不是可以顶了这个位置?”
成元帝见她说话就说话,还故意说什么远在边关晋升机会太少这种话,明摆着暗示翼卫军武官混得容易。
明晏乘胜追击道:“父皇,您别看只是个小校尉,在战场上勇猛的很,一个人带一支小队伍就敢绕到北荣后方烧粮草,杀敌无数,这要是放翼卫军,横扫一片,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当真是明珠蒙尘,不得出头。”
成元帝:……
穆原低头憋笑,适时开口道:“陛下,既然是公主竭力推荐,又是上过战场之人,想必对兵器甲胄制造也有独特见解,陛下不妨考虑考虑,一来军器监本来人就不多,可及时补充为国效力,二来,苏大将军也曾提过边军晋升比京军难,想来军中也有意见,若是录用军中之人,可显朝廷重视,有能之人能得重用,方安抚军心。”
成元帝点点头,“那便允了你,此人如今是何官位?”
明晏道:“是八品宣节校尉,名叫虞霜,曾立三次战功,暨城一战还斩杀敌将一人,振奋军心。”
成元帝皱眉道:“杀过敌将立过功,怎么才是宣节校尉?”
明晏也是一脸的不忿,“父皇您要说这个儿臣可就不得不想去兵部踹门了,儿臣提过此人的功劳,请封六品昭武校尉,结果就因为她是个女人,兵部给驳回了,只封了宣节校尉,儿臣都无颜见她,若不是当时在北地没法冲回京中将郑齐山打一顿,儿臣至于吃这个闷亏?”
成元帝:……
明晏说得停不下来,大吐苦水,“镇北军中女兵不少,一个个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的都不比男兵差,更有甚者一个打几个不在话下,上了战场更是勇猛无畏,可是却因为是女人出不了头。”
“儿臣没有封官的权力,只能塞钱才将军中女兵的怨气压下去,要不是因为上面不公,儿臣不得不在军中多费心花钱安抚,至于现在穷成这样吗?”
“这么些年,也就一个萧钰确实骁勇无敌战功力压一众武将冲了出来,不过她哪儿都比罗术丁汾强,官阶却还不如他们,您要是说这个,那儿臣出了宫就找那郑齐山理论去。”
成元帝赶紧抬手按住,“行了,这么一大堆抱怨,朕都说允了你,就封她做军器监监丞好了,反正也空缺,你满意了?别去兵部找茬!”
明晏立马行礼谢恩,“谢父皇,儿臣明白。”
听她说了这么一长串,成元帝脑子如浆糊一般,为免她继续提要求一时糊涂胡乱答应了她,生硬转了话题,“逸远今日有事,公务放一放就是,正好,与靖安一同出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