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民知道,华夏文明纯属点背,点不出科学,也并非儒学的锅,此时欧洲因异端学说被教会烧死的人比比皆是,科学风气还不如大明。
大明的尚书可还在翻译《几何原本》、请葡萄牙工匠教授仿制红夷大炮等众多学术交流。
若非满清打断进程,随着东西方的持续学术交流,也会发展起来。
就像西方并没有发明印刷术和火药,但却在西方发扬光大。
邓安平只是满足了好奇心,没想到周会长竟如此重视,自己正在周家沟保安堂看病,就被匆匆喊过来。
不仅是他,周围各院首只是感觉瞧个稀罕,觉得这事还没有高迎祥被俘听着劲爆呢。
听着周怀民一直夸赞,邓安平不好意思道:“其实也没什么心得,我和我奶本来在禹州老家断粮,种地还赔钱,家里也没劳力,听说咱们这里挣钱,就弃田跟着难民逃到桂花庙,刚好被夫人召到保安堂,工钱高,吃喝也不愁。俺奶平时还给客店包了浆洗活。”
禹允贞一旁和大家道:“他在白窑安置。”
周怀民对保户院院长苏绍第道:“找出他的户籍花名册,我看一下。”
苏绍第找到巩县白窑村的柜子,翻出邓安平的户籍册。
周怀民边瞧看边问:“十七了?”
“是。”
“登记的时候写的不认字,现在呢?”
邓安平道:“韩知事、大杏、二桃、喜枝她们都有夫人的识字本,平时给我和其他新入男大夫教字,半年多了,常见的字我现在都会写,就是毛笔字练的不好。”
周怀民继续往下,只见名册原件下面有一行小字:“贞姐,看这俊郎脚趾出墙。”
他有些疑惑,挪开名册,看了看邓安平的脚。
“允贞,这是什么意思?谁写的?”
禹允贞正纳闷呢,看人家脚干嘛?她凑过来一看,顿时恍然,哈哈大笑。
去年年底在桂花庙安置流民之时,姜兰清负责登记造册,看到他大冬天还穿着破布鞋,露着脚拇指,便欺负邓安平不识字,在下面写小字给后面禹允贞看他的笑话。
众人哄然大笑。
邓安平脸色通红,原来还有这件事。
“去,把姜兰清给我叫来!”
记实姜兰清就在同一个大院里的保民报社,她有些搞不清,大佬们开会,苏主编也在,喊她做什么?
她一进门,便看到众人不怀好意的朝她笑。
见周怀民笑道:“姜兰清,瞧瞧你干的好事!你以为邓安平不识字,就写小纸条嘲笑他,没想到吧,还有今天。”
她凑过来一看,脸色刷的红起来,和邓安平对视一下,赶忙遮着脸:“周会长!你们看他户册做什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邓安平,你继续说。”
邓安平也觉得可笑,看了看姜兰清,又道:“我在保安堂里学识字,学医术,经常提及蒸煮去毒,清洁去毒,但我初次接触医术,难以理解这毒到底是什么,便想用格学的实证法,用放大镜观察瞧看,却没啥收获。后来经密县保安堂大夫贺连翘启发,又找了玻璃厂工匠打制,在家尝试,也多亏俺奶铺的有报纸,我包里也有炭笔和钢尺,随手标记卷起来看,没想到还真看到了!”
姜兰清才搞懂这些人在这里做什么。为啥自己的小动作被这么多人看到。
周怀民拍了一下桌案:“好!这就是格学!格学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就是一点好奇心,加上实证和推理。”
苏文佩道:“周会长你说的不对,还要有报纸、钢尺、蜡烛的普及,还有让人吃饱饭,有闲心去琢磨。”
周怀民仔细看了邓安平的实证手记。
“既然你发现了新的生物,那你就有命名权,咱们总不能一直叫小虫子吧,你说,给这些从未有人见过的生物叫什么?”
《庄子·内篇》:“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
意思是养虎之人,不敢给老虎吃活物。早在春秋时,生物一词,便体现生命体的狭义用法。
“既然是小虫子,那就叫微生物吧。”
周怀民满意道:“姜兰清,把当下发生之事,详细记实,写一篇文章,作为本期头条。”
大明崇祯九年七月二十日,高迎祥被凌迟处死,微生物被邓安平发现。
“周会长,你说微生物是医书所谓的毒吗?”
周怀民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实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可以想办法去实证,明日起,你随我一同去给孩子们上格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