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激动得浑身颤抖,眼眶通红。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踏上北上火车的那一刻起,已经彻底改变了。
人,有了。
林涛负责理论和项目管理,孙卫东负责实践和设备制造,一个务虚,一个务实,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接下来,就是钱和资源。
叶凡拿着任命文件和公章,正式去科学院相关部门报到。
负责接待他的,是科学院后勤保障与资源调配处的一位副主任,姓吴,叫吴建国。
一个四十多岁,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浑身散发着浓郁官僚气息的中年人。
吴主任对叶凡这个空降的,年轻得过分的“中心主任”,表现出了官方的客气和骨子里的轻慢。
“叶主任,年轻有为啊。”吴建国推了推眼镜,皮笑肉不笑,“中心初创,百废待兴,我们处里肯定会大力支持。这样,你先打个报告上来,需要什么人员编制,什么设备,多少启动资金,都写清楚。我们研究研究,走一下流程。”
叶凡一听就知道,这是要给他穿小鞋了。
一个“研究研究”,一个“走流程”,就能拖你三个月。
“吴主任,我们中心是中央特批的试点单位,文件上写了,特事特办。”叶凡不卑不亢。
“哎,话是这么说。”吴建国打起了官腔,“可规矩就是规矩嘛。科学院这么大的家业,几十个研究所,上万口人,都要吃饭,都要搞项目。你一来,就要这要那,不合规矩,我们也很难办嘛。叶主任,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
他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摆明了就是一副“我就这样,你能奈我何”的架势。
叶凡心里冷笑一声。
他知道,这种人,你跟他讲道理,讲文件,都没用。
他信的,只有权力和利益。
他没有再争辩,而是点了点头:“吴主任说的是。那我回去,先把报告写好。”
回到破败的研究所,林涛和孙卫东正带着几个刚招来的工人,热火朝天地清理着院子里的杂草。
看到叶凡回来,林涛兴奋地迎了上来。
“叶大哥,怎么样?经费批下来了吗?”
叶凡摇了摇头。
林涛的脸瞬间就垮了:“他们……他们是不是故意卡我们?”
“意料之中。”叶凡并不意外,“一个新山头立起来,总有旧势力看着不顺眼。想从他们嘴里抠出肉来,得用点非常的手段。”
当晚,叶凡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铺开了纸。
林涛和孙卫东以为他是在写申请报告,都忧心忡忡。
第二天,叶凡却拿着一份截然不同的东西,再次敲开了吴建国的办公室。
“吴主任,打扰了。我们中心的启动报告,还没写好。不过,我这里有个更紧急的事情,想请您帮个忙。”
吴建国心里得意,以为对方是来服软求饶的,慢条斯理地问:“哦?什么事?”
叶凡将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吴建国接过来一看,封面上几个大字,让他心里猛地一跳。
《关于紧急启动“801军工特种材料”攻关计划,保障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及国防通讯安全的战略建议报告》。
这帽子,扣得太大了!
吴建国翻开报告,里面罗列的,全是和高纯度石英材料相关的,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从导弹整流罩,到雷达核心部件,再到卫星通讯芯片。每一项,都直指国家安全命脉。
“叶主任,你……你这是什么意思?”吴建国的手,有点抖。
“吴主任,您是老领导,经验丰富。您看,我们这个项目,如果报上去,够不够分量?”叶凡的脸上,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
吴建国哪里还不明白。
这小子,是在逼宫!
他如果卡着不办,万一这报告捅到上面,捅到军方那里去,他吴建国就是阻碍国防建设的罪人!
这顶帽子,他戴不起。
可如果就这么让他得逞,自己之前的刁难,岂不成了笑话?
就在他骑虎难下之际,叶凡又往前递了一支钢笔。
“吴主任,您看,这份报告,还缺个联合署名。您作为我们资源调配处的主管领导,对这个项目大力支持,功不可没。我想,在报告的牵头人一栏,把您的名字,也签上去。将来项目出了成果,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
吴建国的眼睛,瞬间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