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黄河泥沙问题,华夏修了两座水利工程:三门峡、小浪底。】
【实话实说,其实三门峡不算是一个很成功的大坝。】
【1961年建成后,三门峡确实解决了下游防洪、供水、灌溉问题,但由于缺少经验,设计专家没有意识到黄河水沙的矛盾性,也就是说黄河“水少沙多”,关系非常不协调。】
【大坝建成三年后,三门峡西面的潼关高程连续升高,由323米急剧升高到328米,最终威胁到了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行洪安全。】
【碰到极端暴雨河水,还要向关中平原进行倒灌。】
【在发现三门峡的问题之后,后来我国又筹建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小浪底距离三门峡100多公里,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是调控泥沙王牌。】
【当黄河上游的水流下来时,先流入小浪底水库,由小浪底水库沉积泥沙,减少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的问题。】
【小浪底不仅可以蓄水,也可以人为制造洪峰,从而冲刷中下游河道,这使得河槽的拦沙和泄洪能力极大增强。】
【泄洪期时,将小浪底水库到黄河入海口河床沉积的泥沙,借河水势能冲入大海中。】
【每年的6月至7月,都是小浪底水库的泄洪排沙期。】
【排沙前几天,会先用清水冲刷河道,把河道冲刷得更加干净、顺直。开闸后,大量浑浊的泥水一泄而出,带来惊涛骇浪。】
伴随着旁白字幕。
天幕中出现了小浪底水库泄洪排沙时的视频影像。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形成洪峰,以万马奔腾之势,磅礴倾泻而下,显得无比壮观。
虽然是隔着天幕,但万朝古人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依旧被深深震撼。
“太壮观了!”
“惊涛骇浪,气势汹涌!”
……
大唐位面。
李白看着天幕中奔腾的黄河,猛喝一口酒,高声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着泄洪排沙的壮观场景,眼中满是羡慕。
从唐末开始,不断的人祸导致黄河中下游破坏严重,黄河的治理变得极为艰难。
他建立大明之后,不停投入重金治理黄河水患,但收效甚微,黄河河道依旧飘忽不定,频频决口。
现在从天幕的视频中得知,治理黄河的重点是要先排泥沙。
可类似后世华夏这个小浪底水利工程的水库大坝,以大明的条件,很难修建出来。
“哎。”
朱元璋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充满了无力感。
【从2002年开始,22年时间,黄河下游河道平均下切了3.1米,不但解决了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问题,而且让很多地方的河床变得更低了。】
【山东一些盐碱地由于泥沙的增加变农田,平均亩产量可增加20%以上。】
……
万朝的古人们看着天幕中的一片片绿色农田,既震惊又羡慕。
“太厉害了!”
“后世华夏治理黄河的手段太强了!”
“变废为宝啊!”
……
【2022年初,三门峡水库也迎来治沙新气象。】
【这台华夏研制的“浚河007号”拼装式环保绞吸挖泥船,长度45米,宽8.2米,平均每小时的抽沙流量达到4500立方米,每月能清除40万立方米的泥沙。】
【抽取的泥沙可以填平周围的矿坑,改良土地,新增耕地。】
……
“嘶!神器啊!”
万朝的古人们看着工作演示视频,惊叹出声。
这般神奇的机器,他们不知道后人是怎么想出来的。
纷纷在心中感慨后世华夏这个挖泥船实在是太厉害了。
“后世华夏真是太强了!”
……
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着巨幕中的浚河007号,满眼写满了想要。
要是他的大汉能有此神器,治理黄河必将轻松许多。
不仅是刘彻。
在其余朝代位面,还有许多皇帝都有着同样的想法。
对于浚河007号这个挖泥沙神器,他们都很眼馋。
……
天幕上还在继续:
【下游拦沙减淤只是治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中上游入手,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从古到今,华夏一直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在新华夏建立以后,实验推广了“机修梯田、水坠筑坝、飞播造林”这三项防治技术。】
【20年前,我们通过实践研究出了“山顶植树造林、山坡退耕种草、山腰兴修梯田、沟底筑坝淤地”的治理模式。】
【将防治水土流失全面拉进法治,相关法律诞生,专门的部门建立。】
【今天,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入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阶段,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淤地坝系等各种工程开始全面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不得不提一个伟大的项目:三北防护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