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气候边缘 > 第159章 腐殖质失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场演示中,混合了抗酸菌株的生物炭被埋入污染土壤。两周后,检测仪显示pH值从4.1回升至5.9,三株濒危兰花种子在此发芽。雅伊拉用树皮纸记录下新芽形态,炭笔线条恢复了往日的稳定流畅。

李墨飞的手套沾满黑灰,指节抵着最后一根生物炭修复桩的螺纹接口。脚下这片板结的红壤里还嵌着生锈的弹壳,那是1942年日本橡胶公司撤离时留下的。他拧紧桩体顶部的密封盖,桩身表面的蜂窝状孔隙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这是用废弃的咖啡壳与椰丝高温裂解制成的复合材料。

“土壤呼吸值降到-0.3μmol/m2/s了。”助手卡瓦尼盯着便携式监测仪,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字让所有人屏息。3周前这里每平方米土壤每小时还要释放1.7克二氧化碳,现在却开始吸收空气中的碳。李墨飞用地质锤敲开桩体旁的表层土,破碎的土块里露出银白色菌丝网络,像无数条微型铁轨向深处延伸。

雅伊拉跪坐在腐烂的橡胶树桩旁,将新剥的箭毒树皮绷在陶罐口。这位亚诺玛米部落最后一位制鼓师,正用祖传的龟甲刀在鼓面刻出螺旋纹路。当她用鹿骨槌敲响第一声时,五公里外的监测站里,声波传感器突然捕捉到32Hz的低频震动。菌丝网络将声波转化为生物电信号,沿着地下二十米的真菌高速公路精准传导,监测屏上的波形图与鼓点节奏完美重合。

卡瓦尼突然指向东北方的树冠层,几缕银色尘雾正从枝叶间隙飘落。李墨飞举起军用放大镜,看到无数六边形孢子在空中旋转——这是腐尸花休眠了17年的繁殖体。酸雨在土壤表面蚀出的焦黑色疤痕上,孢子群像水银般流动,遇到生物炭桩体时自动分流,在红壤上划出蜿蜒的银线。

“铝离子浓度下降了63%。”卡瓦尼将刚取出的土壤溶液滴在试纸上,原本应该显橙色的检测区只泛起淡黄。李墨飞用镊子夹起一簇菌丝,在40倍放大镜下,灰白色菌丝尖端正分泌出淡蓝色黏液。这些黏液包裹住土壤里的铝颗粒,形成直径不到5微米的金属蛋白球体——这是真菌进化出的抗污染机制,每个球体的外壳都带有负电荷,能阻止重金属再度游离。

雅伊拉站起身,鼓点变得急促。监测站的警报器突然响起,地下菌丝网络的电信号强度在三十秒内提升了五倍。李墨飞冲回埋桩点,发现菌丝正以每分钟3厘米的速度在生物炭孔隙中生长。它们缠绕住炭体内部的纳米管结构,将原本用于封存二氧化碳的孔隙改造成重金属运输通道。一组实时成像显示,铝蛋白复合体正被菌丝运往二十米深的黏土层,那里密布着可永久固定金属的蒙脱石矿脉。

酸雨毫无征兆地落下,雨滴在监测仪金属外壳上蒸腾起白烟。雅伊拉用树皮鼓遮住头颈,鼓面被蚀出蜂窝状孔洞。但那些飘落的腐尸花孢子却在雨中膨胀,银色外壳裂开处伸出菌丝,像无数条透明触手扎入灼伤的土壤。李墨飞的监测仪发出蜂鸣——土壤pH值从4.1回升至5.3,菌丝网络在雨水中启动了自我修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