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385集:瓷枕的凉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冰裂纹里的月光

小吴第三次在凌晨三点睁开眼时,窗帘缝隙漏进来的路灯光在地板上投出一道惨白的线,像手术台上的无影灯。他摸了摸后颈,那里的皮肤黏着汗,枕头却早被辗转反侧的动作揉成了团,散发着一股沉闷的霉味。手机屏幕亮起,显示3:17,电池图标红得像只充血的眼。

他起身时带倒了床边的拖鞋,塑料撞击声在空荡的房间里炸开。客厅的饮水机发出咕噜声,像是在嘲笑他——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七次因为失眠爬起来喝水了。玻璃杯碰到桌面时,他忽然想起白天在博物馆看到的那个瓷枕。

一、冰裂纹

市博物馆的宋代展厅总带着股旧书纸的味道。小吴是上周偶然闯进去的,那天他替同事值完夜班,眼睛酸胀得像塞了团棉花,本想找个地方坐会儿,却被走廊尽头的展柜吸了过去。

瓷枕就躺在那里,青灰色的釉面像被雨水浸过的石板。展签上写着“宋代湖田窑影青釉瓷枕”,可小吴眼里只看见那些裂纹——不是摔碎的那种狰狞缺口,是细密的、像老人手背青筋一样的冰裂纹,从枕面中心向四边蔓延,仿佛下一秒就要渗出冰凉的水。

他鬼使神差地把额头贴在玻璃上。展厅的空调开得很足,凉意顺着皮肤爬上来,像有只冰凉的手轻轻按住他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周围有游客走过的脚步声,导游的讲解声隔着玻璃传过来,模糊得像隔着层水。小吴盯着那些冰裂纹,忽然觉得它们不是裂了,是冻住的浪,是凝固的月光,是某个古人枕着它时,从眼里漏出来的梦。

“以前的人枕着它,会不会做带月光的梦?”他没忍住,对着空荡的展厅轻声问。话音落时,窗外的云刚好移开,一缕阳光斜斜地打在瓷枕上,冰裂纹的缝隙里像是忽然盛进了碎星子,亮得让人不敢眨眼。

此刻他站在客厅里,握着玻璃杯的手指微微发颤。水喝下去是凉的,可心里那团火烧得更旺了。他打开电脑,搜索框里敲下“宋代瓷枕 冰裂纹”,跳出的页面里,那些图片都带着失真的光泽,远不如展厅里那抹青灰来得真切。

凌晨四点的城市开始有了动静,远处传来环卫车的马达声。小吴点开购票软件,订了第二天最早场次的博物馆门票。

二、枕中人

再次站在瓷枕展柜前时,展厅里还没什么人。管理员正在擦拭隔壁的青铜器,棉布摩擦金属的声音沙沙响,像春蚕在啃桑叶。小吴这次带了个笔记本,他想把那些冰裂纹画下来,可笔尖悬在纸上,却怎么也落不下去——那些纹路看似杂乱,实则藏着某种韵律,像谁用指甲在湿润的陶土上轻轻划出来的,带着呼吸般的节奏。

“小伙子,对这个感兴趣?”管理员擦完铜鼎,走过来时带起一阵风,吹散了小吴鼻尖萦绕的冷气。老人头发花白,眼镜片厚得像瓶底,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比瓷枕的冰裂纹还要密。

“它……为什么会有这些裂纹?”小吴指着枕面,声音有些发紧。

“这叫开片,”老人推了推眼镜,手指在玻璃外比划着,“不是坏了,是烧窑的时候,釉料和胎体收缩率不一样,冷却时自然裂开的。后来匠人发现这纹路好看,就特意做成这样,有的还会在裂纹里填墨,叫‘金丝铁线’。”

小吴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果然在那些青灰色的纹路里,隐约能看到更深的颜色,像干涸的血迹,又像凝固的墨。

“您知道……谁用过它吗?”

老人摇了摇头:“出土的时候没找到铭文,也没在墓葬里,就是在湖边的淤泥里挖出来的。专家说可能是当时的大户人家用的,也可能……就是个普通书生枕过的。”

普通书生。这四个字像颗石子投进小吴心里。他想象着一个穿青布长衫的年轻人,在油灯下读得眼皮打架,随手把书往案上一推,头重重地砸在瓷枕上。冰裂纹贴着他的后颈,凉意一下子驱散了倦意,他翻个身,看着窗外的月亮,枕头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浮动,像水面的涟漪。

“您说,古人用这个睡觉,会不会觉得硬?”小吴摸着自己的后颈,那里因为常年睡软枕头,已经习惯了塌陷的弧度。

“刚开始肯定不习惯,”老人笑了,“但瓷枕凉快啊,夏天枕着不容易出汗。而且古人讲究‘高枕无忧’,其实是说枕头高点,不容易落枕。你看这枕面,中间是凹下去的,刚好托着头颈,比现在的记忆棉枕头讲究多了。”

小吴凑近玻璃,果然看到枕面中间有个浅浅的弧度,像被无数个头颅磨出来的。他忽然想起自己的枕头,软得像团棉花,却总让他在夜里翻来覆去,仿佛陷在泥沼里。

那天离开博物馆时,小吴在纪念品商店买了个瓷枕仿制品。巴掌大的小玩意,冰裂纹是机器印上去的,釉面亮得刺眼,可贴在脸上时,依然能感觉到那股熟悉的凉意。

三、月光病

失眠像藤蔓一样缠上小吴,是从半年前开始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