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军即将开拔,然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十数万精锐,人吃马嚼,每日耗费皆是天文之数,后勤补给,乃是此番东征成败之关键。

京郊通州大营,一座新近落成、规模庞大到足以让整个户部都为之咋舌的巨型仓储区,便成了整个帝国目光的焦点。

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张诚,奉旨前来,清点陛下为大军筹措的“首批”粮草。这位在兵部衙门里,与钱粮文牍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臣,心中,充满了忧虑。他见惯了国库的空虚,见惯了卫所军粮的霉变与掺沙,更知晓如今大明财政早已是捉襟见肘。

天子虽有雷霆手段,于江南抄没巨万,但要支撑如此规模的大军远征,依旧是杯水车薪。他几乎已经预见到,自己将要面对的,又是怎样一番令人心力交瘁的烂摊子。

怀着这般沉重的心情,当那数十座巨大仓储的库门,在他面前缓缓打开时,他,以及他身后所有随行的官吏,都瞬间,如遭雷击,集体失声。

第一座仓储,高大得如同宫殿。门开的瞬间,一股纯粹的、浓郁的谷物清香,便扑面而来,让这些久坐衙门的官员,都精神为之一振。入目所及,是无边无际的米山!数以十万计的寻常麻袋,被整齐地、严丝合缝地,堆积至库房顶端,形成了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山峦。

张诚颤抖着手,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到一座“米山”前。他抽出腰间的匕首,随意地,划开了一只麻袋。

“哗啦啦——”

那倾泻而出的,是粒粒饱满,白中透亮,米香扑鼻的精米!无一粒霉变,无一粒砂石!张诚抓起一把,那温润的触感,那沁人心脾的米香,让他这个跟粮草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臣,眼眶,瞬间便红了。

“神迹……此乃神迹啊……”他喃喃自语。

然而,当他穿过此仓,进入那更为幽深、寒气森森的第二座仓时,他,彻底失神了。

此处寒气逼人,如同数九寒冬的冰窖。数百、上千头早已被宰杀干净、开膛破肚的肥猪、羔羊,被整齐地倒挂在巨大的铁钩之上,层层叠叠,如同一片白色的、充满了油脂香气的林海!而在这“尸林”之间,又挂着成捆的、赤色的风干肉条,如同林中毒藤。地上,则堆着一桶桶码放整齐的咸鱼、一罐罐密封完好的黄油、一坛坛散发着异域甜香的椰枣与蜂蜜……

这股由米香、肉香、酒香、果香混合而成的、奢侈到令人发指的气息,将那视觉与嗅觉的冲击,推至了极致!

张诚和他身后的官员们,早已是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他们何曾见过如此阵仗?这哪里是军粮?便是宫中的御膳房,怕也未必有如此豪奢!

仓储之外,更有那望不到边的巨大栅栏,其中,是数以万计的、膘肥体壮的活牛活羊,哞哞嘶鸣,声震四野。

终于,这位在官场沉浮数十年、早已心如古井的老臣,再也支撑不住。他“噗通”一声,长跪于地,向着紫禁城的方向,叩首不止,老泪纵横,口中反复念叨着:“天命!此乃天命!非人力可为!我大明,必兴!陛下,真乃天命之主也!!”

--------------

粮草既足,然运输,乃是天大的难题。

中军大帐之内,皇帝召集了孙承宗、孙传庭等股肱之臣。面对皇帝提出的、这近二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的天文数字般的消耗,即便是这些老成谋国之臣,亦是忧心忡忡,最终提出了强征民夫的传统之策。

然而,皇帝,却断然否决!

他并未采纳这看似唯一可行的旧法,而是于御座之上,亲自口述了一道前所未有、足以让天下军户感恩戴德的圣旨。

首先,这道旨意,痛陈了大明军户百年来之苦楚。皇帝要让天下人知道,他,朱由检,知晓他们的忠勇,更知晓他们的苦难。旨意中历数他们世代为国戍边,劳苦功高,却常为贪官污吏所克扣,生活困苦。字里行间,充满了天子对底层军户的感同身受与痛心疾首。

其次,圣旨给了他们最实在的好处。皇帝不发徭役,只行“应募”!凡京畿左近州府之军户子弟,身强力健者,皆可“自愿”报名,入辎重营!作为回报,凡应募者,其家,朝廷将即刻赏赐足支一家五口一年之粮!此粮,由天子亲军神武军亲自押送,直送到户,地方官吏,概莫能插手!其在军中,粮饷待遇,亦是足粮足饷,与野战军团之战兵,完全相同!

而最关键的,是皇帝给了他们一个前所未-有的希望!圣旨中许诺,凡应募之军户,皆配发基础武器!其职,虽为转运,亦有守土之责!凡在此次转运途中,于险境之中,能奋勇杀敌、护卫粮草不失者,皆录其功!此役之后,皇帝将亲览功劳簿,从中,再择其最优者,赐其全套精甲利兵,另编一营,充入京师禁军!为天子守卫宫城,享无上荣耀!

这道旨意,以情动之,以利诱之,以望驱之,三管齐下,如同一颗投入干柴的火星,瞬间,便点燃了整个北地军户心中,那压抑了数百年的火焰!

京畿左近,无数的军户村寨,彻底沸腾!他们不敢相信,高高在上的天子,竟会知道他们的苦楚!他们更不敢相信,那传说中的皇粮,竟会如此丰厚,如此唾手可得!而那成为京师禁军的希望,更是如同最耀眼的光,照亮了他们那原本灰暗绝望的人生!

他们争先恐后,如过江之鲫,涌向各地的募兵之所。短短数日,前来报名者,便逾十数万!

最终,募兵官们,从中挑选了最为精壮可靠的八万之众,组成了大明有史以来,最为庞大、也最为士气高昂的辎重军团!

---------------

十一万三千战兵在前,八万辎重军在后。这支总数已近二十万的庞大军团,如同一座巍峨的大山一样,向着山海关方向压去!

同时皇帝下达了一道军令!

“传令斥候营!曹变蛟、吴三桂、满桂,尽起麾下精骑,以为全军之眼!散布于大军前方百里之内!遮蔽天机,断绝建奴耳目!”

数千精骑,如张开的巨网般,向着东方,席卷而去。那滚滚的烟尘之后,是二十万士气高昂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