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浅将完善后的方案投影到墙上,新增的条目用红笔标注得格外醒目:增加两个能量疏导节点、铺设陨铁粉末层、给检测仪加装青铜滤网、准备三倍剂量的甘露缓冲液…… 每个条目后面都附着详细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重点是应对能量冲击波的备用方案。” 她指着其中一条,“除了甘露缓冲,还要在结界外设置五道能量屏障,每层间隔三米,这样即使突破第一层,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小张突然举起手,手里拿着相机里的照片:“试验结束后,朱砂五边形的位置长出了新草!” 照片上,淡绿色的草芽正从朱砂标记处钻出来,叶片上还带着金色的能量纹路,“这说明仪式能量不仅没有破坏土壤,还激活了它的生命力 —— 或许可以在大规模修复时,在场地周围种植感应植物,实时监测能量变化。”
林博士立刻调出植物感应的相关研究:“含羞草对能量波动的敏感度极高,能量异常时会在 0.3 秒内闭合叶片。可以在仪式场地外围种植一圈,作为第一道预警线。” 她在方案上添加 “生物预警系统”,“再配合仪器监测,双重保障更稳妥。”
冷轩看着优化后的五怨器摆放图,正五边形的每个顶点旁都多了个小圆圈。“这是新增的‘辅助节点’?” 他指着圆圈里的磁石符号,“用什么材质的磁石最好?”
陈教授从抽屉里拿出三块不同的磁石样本:“湘西出土的战国磁石效果最好,它的磁场强度稳定在 0.4 特斯拉,比现代磁石多了 12% 的能量吸附力。我已经联系了考古队,让他们再送一批过来。” 他用秤称出每块磁石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克,重量误差超过 5 克,就会影响能量引导的精度。”
讨论进行到正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方案投影上移动,像一支无形的笔在不断修改。江浅将最终版方案打印出来,封面上 “大规模时空裂缝修复方案(修订版)” 几个字格外醒目。方案里,从仪式流程到应急措施,从器物摆放到场地准备,每个细节都标注着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厚得像一本精装书。
“三周后的中等规模试验,就按这个方案执行。” 江浅将方案分发给众人,纸张的重量让每个人的手指都微微下沉,“林博士负责设备调试,确保所有检测仪都加装滤网;冷轩协调场地准备,陨铁粉末层的厚度要精确到毫米;陈教授 ——”
“我带小张去湘西选磁石。” 老教授已经抱起古籍准备出发,“顺便再核对一下‘七星阵’的古籍记载,确保新增节点的位置准确无误。”
小张抱着相机跟在后面,镜头里,团队成员们的身影被阳光拉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坚定的神情。会议室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还没有擦去,像一幅描绘着希望的蓝图。
江浅最后一个离开,她将微型旋涡的最终状态图设为电脑桌面。银蓝色的光晕在屏幕上缓缓旋转,像一颗正在孕育的星辰。她知道,这份方案里的每个数据、每处修改,都来自试验场的汗水与探索,来自团队成员的智慧与坚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主裂缝的修复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窗外的麻雀突然飞起,在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江浅望着它们远去的方向,那里,主裂缝所在的山谷正笼罩在晨光里,等待着被彻底治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