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全息投影里,钟楼的三维模型正随着能量流动缓缓旋转,每根青铜管道的走向都被标注成醒目的红色。江浅的指尖在模型第九层的位置划过,那里的能量核心像颗跳动的心脏,正将装置传输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泵向各个节点。“把凌晨三点的结构扫描图调出来对比。” 她的声音里带着熬夜后的沙哑,面前的咖啡已经凉透,杯壁上凝着的水珠滴落在控制台,晕开一小片深色痕迹。
林野迅速操作设备,屏幕上立刻出现两组对比图。左侧是装置启动前的钟楼结构,木质梁架上布满蛛网般的裂缝;右侧的图像里,那些裂缝已经被淡金色的能量填满,原本松散的榫卯结构在能量流的作用下重新咬合,发出细微的咯吱声。“热胀冷缩系数稳定在 0.02%。” 他指着屏幕下方的数据栏,橙色工装服的袖口沾着从钟楼带回来的木屑,“能量流不仅在修复时空,还在修复钟楼本身,就像给老建筑做了次全面加固。”
张译推来的古籍堆里,《五浊镇营造法式》的孤本正泛着淡淡的金光。他用镊子夹起透明的保护薄膜,露出里面手绘的钟楼剖面图,图中用朱红标注的 “九梁十八柱” 结构,在全息模型里恰好对应着九条主要能量管道。“清代匠人在重建钟楼时,严格遵循了楚巫的‘能量建筑学’。” 老教授的激光笔在图上划出弧线,“你看这根贯穿九层的主柱,内部是中空的青铜管道,外面包裹着三层樟木,既能导能又能减震,现代建筑抗震设计的原理和这个如出一辙。”
小周的防水板上已经画满了能量路径图,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能量的三种形态:从装置输出的初始能量是琥珀色,经过管道传输时变成银白色,到达裂缝位置后则转为幽蓝色。“三种形态对应不同的作用阶段。” 她指着亚马逊裂缝的修复模拟图,笔尖在防水板上戳出细小的凹痕,“琥珀色是原始能量,银白色是经过钟楼结构转化的聚焦能量,幽蓝色则是针对裂缝特性的专用修复能量,就像…… 就像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再转换成热能。”
江浅突然放大模型中地下三层的超导矿脉,那些像血管般蔓延的蓝色线条,正通过无数细小的分支与钟楼地基相连。“楚巫把钟楼建在矿脉最密集的位置,不是巧合。” 她调出地质卫星拍摄的地层图,矿脉在地下形成的网络恰好将十七处裂缝包围,“矿脉是天然的能量导体,钟楼则是放大器,两者结合能让修复力场的覆盖范围扩大十倍。” 她的指尖在模型上划出虚拟的力场范围,边缘恰好触及南极大陆的裂缝。
林野的探测仪突然发出提示音,屏幕上跳出全球裂缝的实时数据。亚马逊的螺旋裂缝已经收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边缘的时空褶皱正在被银白色的能量流抚平,露出后面正常的热带雨林景象。“聚焦效率达到 78%!” 他兴奋地敲了下控制台,“刚才检测到钟楼顶端的铜钟发生共振,频率和裂缝的能量波动完全同步,这才是远距离修复的关键!”
张译从古籍中翻出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用墨笔记录着钟楼每次大修的时间,恰好与历史上记载的 “时空异常年” 吻合。“道光二十三年那次大修,工匠在主柱里发现了五怨器的残片。” 他指着纸页边缘的批注,“‘钟鸣则地动止’,看来前人早就发现钟楼的共振能平息时空波动,只是没明白背后的原理。” 宣纸在他手中微微颤动,边缘的墨迹在能量场的作用下逐渐显形,组成与装置基座相同的计算公式。
小周的三维扫描仪正在绘制能量聚焦点的立体模型,那些分布在钟楼各层的青铜反射镜,在模型里呈现出精确的角度。“反射镜的倾斜角度都是 37.5 度!” 她的声音带着惊喜,“这个角度能让能量流经过七次反射后完美聚焦,和楚巫‘七返丹’的修炼理论完全对应,他们把炼丹术的原理用到了能量聚焦上!” 模型里的虚拟光束经过反射后,在第九层形成个耀眼的光点,正是能量核心的位置。
江浅注意到全息模型中,装置与钟楼的能量流动存在微妙的相位差。她调出频谱分析仪的数据,发现这种差值在 0.003 秒时会产生最强的共振。“是楚巫设计的‘差频放大’机制。” 她指着屏幕上交错的波形图,“装置输出的能量频率是 42 赫兹,钟楼结构的固有频率是 41.997 赫兹,这种微小的差值会产生叠加效应,让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不断放大。” 她突然想起昨夜在通道里听到的嗡鸣,原来那是两种频率相互作用产生的和声。
林野扛着设备跑向模拟实验区,他要验证江浅的推测。当装置模型的频率调到 42 赫兹,钟楼模型的频率设置为 41.997 赫兹时,屏幕上的能量指数突然暴涨三倍,虚拟的修复力场瞬间覆盖了整个全息地球。“成功了!” 他的喊声在指挥中心回荡,橙色的身影差点撞翻张译的古籍堆,“差值越大,放大效果越明显,但超过 0.005 秒就会引发共振过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