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的感应阵在此时达到完美同步。二十名守护者的能量流像二十条支流,在中央能量池汇聚成平稳的大河,那些来自 1913 和 1938 年的能量碎片,在这股洪流中被逐渐同化,不再是干扰源,反而成了新的能量补充。“稳定了!” 他睁开眼睛,左臂的印记泛着柔和的白光,“能量纯度实际是 89%,之前的设备报错是因为无法识别混合能量!”
小王的量子光谱仪终于恢复了正常。屏幕上重新出现清晰的能量图谱,那些代表三个时空的红、绿、蓝线条,正以 112 赫兹的频率和谐波动,像三条缠绕的彩带。“我们做到了!”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将手工记录的数据输入系统,生成的三维模型比故障前更加精准,“生物引导 + 手工监测 + 古法修复,这才是最可靠的备份方案!”
当所有设备重新上线时,实验基地的时钟指向下午五点十七分。从故障发生到完全修复,共用了 47 分钟 —— 恰好是 1913 年庙宇建造年份的后两位数字。江浅看着屏幕上稳定在 89% 的时空能量纯度,突然明白这场技术故障并非偶然,是三个时空的能量在提醒他们:过度依赖科技会失去对能量的直接感知,就像 1913 年的老者需要掌心的温度,1938 年的张姐需要指尖的朱砂,1967 年的他们,同样需要与能量保持最原始的连接。
陈默让守护者们慢慢撤出感应阵,他们的白大褂已被汗水浸透,却在能量流的映照下泛着奇异的光泽。“下次可以在设备里加入生物感应模块。” 他擦着额头的汗,看着自己的印记与五怨器的光芒仍在微弱共鸣,“让机器学会‘听’我们的身体信号,而不只是冰冷的数据。”
艾伦的团队正在给所有设备加装桐油涂层。这种 1938 年的应急手段,此刻成了最好的抗干扰措施,技术员们还在涂层上刻了细小的雷纹,既保留了 1913 年的智慧,又不影响设备的精密运行。“原来抗干扰不是隔绝,是学会与干扰共舞。” 小王看着屏幕上平稳的曲线,突然觉得这些冰冷的机器有了温度,“就像我们给它们穿上了来自过去的防护衣。”
江浅在最后的故障报告上写下:1967 年 7 月 15 日,因跨时空能量共振导致设备过载,通过 “生物引导 - 手工监测 - 古法修复” 三位一体方案解决,最终监测精度提升 11%。她的目光掠过墙上三个时空的能量图谱,发现 1967 年的蓝色线条里,已融入了 1913 年的朱砂红和 1938 年的硝烟褐,像幅跨越百年的抽象画。
夜幕降临时,实验基地的仪器发出平稳的嗡鸣。中央能量池的银白光球在全息屏幕上投下巨大的影子,三个时空的能量流在其中缓缓旋转,再无之前的紊乱。江浅知道,这场技术故障教会他们的,不仅是如何抢修设备,更是如何在科技与传统、数据与感知、现在与过去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 这或许就是 1967 年的守护者,最该传承的智慧。
陈默最后一个离开能量池,他回头望了一眼那些加装了桐油涂层的设备,它们的指示灯与五怨器的光芒和谐闪烁,像一群学会了古老歌谣的现代舞者。在基地的寂静中,他仿佛能听到 1913 年庙宇的铜铃、1938 年山谷的号声,与 1967 年仪器的嗡鸣,在时空中汇成同一首曲子,悠长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