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玄幻 > 这个聊斋笑死人 > 第90章 《苏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奔南天门去了。

苏耽升仙的第二年。

郴州城爆发了瘟疫,来势汹汹。

病死的人,那是数不胜数。

乡亲们实在没办法了,跑去求苏母。

苏母想起儿子临走时的话,颤颤巍巍地拿出石匣。

她按照儿子的吩咐,给每一个求医的人,一升院子里的井水,和一片桔子叶。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那井水和桔子叶,怎么取都取不完。

就像有个隐形的供应商,一直在后台自动补充。

更神奇的是,喝了井水、吃了桔子叶的人,病竟然都好了。

这瘟疫啊,就这么被苏母用井水桔叶给治服了。

“桔井泉香”这个典故,就这么传开了。

苏仙到了天上,也没闲着。

他心里老惦记着地上的老妈。

没事儿就偷偷溜出天庭,跑到苏仙岭上。

他站在岭上,朝着西南方向(他老家方向)眺望。

据说连岭上的松树,都受他孝心的感召。

齐刷刷地朝着西南方向倾斜生长。

这孝心,连树都感动了。

苏母靠着苏耽留下的石匣,日子过得挺滋润。

吃穿不愁,活到了百岁,无疾而终。

苏母去世那天,有人看到苏仙岭上有匹白马在晃悠。

还隐隐约约听到哭声。

估计是苏仙下凡来送老妈最后一程了。

当时的郡太守叫张邈。

他听说这事儿,赶紧带着人跑到苏仙岭,想见见苏仙。

苏仙也没完全露面,半隐在松叶间接待了他们。

他也没说啥大道理。

随手就把一本仙经朝着郴江扔了过去。

那书一落江,竟然变成了一座坚固的石拱桥。

这建桥方式,也太硬核了点。

桥建好了,方便了乡亲们出行。

苏仙虽然成了仙,但还是挺接地气。

他在天庭值完班,没事儿就骑着那匹白马。

跑到苏仙岭上。

遥遥对着母亲的坟墓,跪拜守望。

这仙当的,有点像凡间社畜的带薪休假。

蒲松龄写完这些段子。

摸了摸自己越来越稀疏的头发,呷了口隔夜的粗茶。

他琢磨着,这苏耽捡浮萍生子,白鹤白鹿喂奶,瞬间移动买鱼,摔跤摘仙桃,扔本书就变桥…这事儿吧。

听着是挺离谱的。

跟说书先生喝高了吹牛皮似的。

可仔细想想,嘿,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

这苏耽啊,从头到尾都在演一个“大孝子”的角色。

为了老妈,他上刀山下火海(虽然是坐白鹿)。

为了老妈,他秒变跑腿小哥。

为了老妈,他甚至摔了个狗啃泥。

升仙了,还不忘回家打卡。

这孝顺劲儿,确实感人。

可这情节吧,又透着一股子胡闹。

捡个浮萍就能生孩子。

动物都能当临时奶妈。

摔一跤桃子就变少。

扔本书就变桥。

这逻辑,比脱口秀都跳跃。

蒲先生觉得,这世道啊,光怪陆离的事儿多了去了。

人和妖,谁比谁更荒唐,还真不好说。

他老人家写这些,也不是真要搞什么“封建迷信”宣传。

不过是借着这些神神叨叨的壳子。

偷偷吐槽一下那些明明啥也不会,却吹得天花乱坠的人。

或者那些表面光鲜,背地里鸡飞狗跳的事儿。

至于你从里面悟出了啥宇宙真理、人生哲学。

那都是你自个儿的事。

蒲先生说了。

“我就是个写故事的,别问,问就是‘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你抄我的’。”

说完,蒲先生打了个饱嗝。

觉得今天这瓜,吃得还挺撑。

他又拿起笔,准备再编排几个倒霉蛋和不靠谱的妖精。

毕竟,太阳底下没啥新鲜事。

但太阳底下的段子,那是常写常新呐。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借妖说人话,嬉笑怒骂皆文章”吧。

只不过蒲先生的“嬉笑怒骂”。

笑点有点低。

骂得有点…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