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山,前几日村长说的那事你考虑的如何?”

陈青山沉默着摇摇头。

陈母心头微叹,面上一派沉静:“可是还在怪当日村里划去你名之故?”

陈青山一笑:“娘,当初村里只需两位夫子,势必会有一人落选。”

“且不说儿名声一事,其余两位都是本村族人,孰亲孰疏自有分别。”

“所以我从未对此生过怨怼。”

这倒让陈母不解起来。

“那这次相邀为何不去?”

原来,自李家村建了学堂,周边村子得了消息的不少人家,纷纷都将自家适龄儿童送了过来。

镇里的学堂远不说,还贵,一年光束修就得二两。

但李家村不同啊,李村不仅离自个村子近,一年一个孩子只收一两,可比镇里书院少了整整一倍。

因此有条件、条件又不是太优渥的农家,大多选择将孩子送到这来。

莫看眼下大多农户过的清贫,但耐不住李家村附近村子多,一个村哪怕出两三个读书人,加一起就足有二三十之多。

且这还是保守估计,实际足有四十人之多。

李家村族内的学子读书只需三百文,族内孩子就有三十余。

两相一加,学堂里的两位夫子很快就吃力起来。

孩子有长幼,所学进度也大不相同,这就代表两位秀才公一人就要带至少两个班的娃,加一起不下三十人,不吃力才怪。

这才不过几个月,以后只要没有太大变数,来此读书的孩子只会愈发的多。

因此当初三选其二的李家村村长,在年关前特意寻了一次陈青山,想邀他去做村里学堂第三位夫子。

每月束修一两,管一顿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