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挠了挠头,咧嘴笑道:“我觉得啊,得在吃的方面多创新。咱老北京小吃名声在外,要是能结合现在流行的口味,开发些新花样,肯定能吸引更多人。比如说弄个‘四合院风味套餐’,把各种小吃搭配在一起,再配上有趣的文化介绍,准能火。”
秦淮茹笑着点头,接过话茬:“傻柱这想法不错。不过传统技艺这块也不能放松。像剪纸、捏面人,得找些真心热爱的年轻人传承下去。要不咱办个传承人的选拔活动,给年轻一辈一个展示的机会,也为这些手艺找到好苗子。”
二大爷刘海中挺了挺腰板,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说的都在理,可四合院的老规矩也不能丢。这些规矩是咱文化的精髓,得好好整理整理,编成小册子,给年轻人讲讲,让他们知道啥是咱四合院的礼数。”
三大爷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开口:“二大爷说得对,规矩传承很重要。但宣传方面也得与时俱进。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咱得利用好各种平台,多拍些有趣的短视频,讲讲四合院的故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年轻住户小赵眼睛一亮,兴奋地说:“三大爷说得太对了!咱们还能开直播,带大家实时参观四合院,解答网友的疑问,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四合院文化。而且可以搞线上互动活动,比如让网友参与四合院文化知识竞赛,获胜者可以获得咱们的特色文创产品。”
这时,一旁的刘大妈担忧地说:“我就怕这么弄太商业化,把四合院文化弄得不伦不类。咱可不能为了赚钱,丢了文化的本真。”
傻柱急忙摆手:“刘大妈,您这担心多余了。不商业化咋扩大影响力?只要咱们心里有谱,把握好度,不仅能赚钱,还能更好地宣传文化。就像之前和文化公司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不是挺好的嘛。”
秦淮茹也点头附和:“傻柱说得没错。咱们在合作的时候严格把关,保证产品体现四合院文化内涵。而且可以让住户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这样肯定不会走偏。”
二大爷思索片刻后说:“合作确实能带来发展,但合同得签仔细了,把咱的要求都写清楚。产品设计方案得咱们审核通过才能定,不能让他们随意改动。”
三大爷补充道:“宣传内容也得严格把控,不能为了流量就搞些低俗的东西。要突出四合院文化的底蕴和价值,让大家真正了解咱们的文化。”
小赵接着说:“其实商业化和文化坚守不冲突。咱们搞线上活动的时候,可以设置文化知识关卡,让参与者先学习四合院文化知识,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文化性,又能借助商业手段推广文化。”
刘大妈听了大家的解释,微微点头:“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点了。但还是得小心谨慎,文化传承是大事,可不能出岔子。”
易中海拍了拍刘大妈的肩膀,说道:“刘大妈,您放心。咱们都是为了把四合院文化传承好,只要齐心协力,肯定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
话题转到国际文化交流上。
傻柱兴奋地说:“上次去国外交流,外国人对咱四合院文化那叫一个感兴趣。咱得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多派些手艺人去国外展示传统技艺,让全世界都见识见识咱中国文化的魅力。”
秦淮茹眼睛一亮:“对呀,还能邀请国外的文化团体来四合院交流,举办国际文化节之类的活动,把四合院打造成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肯定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二大爷来了兴致:“这主意好。可以让外国友人住在四合院里,体验咱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四合院文化,交流起来也更有深度。”
三大爷推了推眼镜,思考着说:“和国外交流,文化差异得注意。咱们得提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差异,求同存异,这样交流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一直没说话的孙大爷开口道:“那语言沟通也是个问题。咱是不是得组织些外语培训,让大家都能和外国友人简单交流,介绍四合院文化。”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年轻住户小钱笑着说:“孙大爷这主意好。我认识不少外语老师,让他们来给大家上课,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学些常用的交流语句应该不难。”
接着,话题又落到了教育传承上。
易中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是文化传承的希望,咱们得在教育上多花心思。之前四合院文化进学校是个好开端,但还得进一步深化。”
秦淮茹想了想,说道:“咱们可以定期去学校开展兴趣班,教孩子们剪纸、做中国结,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乐趣。同时讲讲这些技艺背后的文化故事,培养他们对四合院文化的兴趣。”
傻柱一拍大腿:“这主意妙!我可以去教孩子们做小吃,看着他们吃得开心,我也高兴。顺便给他们讲讲老北京小吃的讲究,让孩子们知道这吃里面也有大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