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五点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专家组办公室,杨澜生刚整理完新冠后遗症的诊疗总结,手机就弹出一条内部通知:“葛省长将于六点到专家组考察慰问,请各成员做好准备。”
消息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隔壁办公室立刻传来椅子挪动的声响,鲁刚的大嗓门隐约传来:“赶紧把数据报表再核对一遍,别出岔子!”殷利朝则在走廊里快步走动,嘴里念叨着“展示板的内容得更新”。
杨澜生看着管芳,她正对着电脑屏幕轻笑:“这效率,比疫情通报还快。”
话音刚落,栾雨欣已经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干练:“杨医生,管医生,省长考察主要看三个点:会诊中心的数据分析、中西医结合诊室的诊疗流程,还有咱们的专题研究成果。你们诊室是重点,待会儿省长可能会进去看看,注意言行,尽量突出团队协作。”
她语速极快,眼神扫过诊室的陈设,忽然指着墙角的针灸模型:“这个收起来,显得不够‘现代化’。把那台中医体质辨识仪推到显眼位置,让省长看看咱们的数字化成果。”
杨澜生眉头微蹙:“栾市长,针灸模型是中医诊疗的常用工具,收起来反而不真实。”
栾雨欣愣了一下,随即放缓语气:“杨医生,省长是来考察工作的,得展示咱们最‘拿得出手’的一面。这些传统器具……可以等后续再一面。”她语气里的不容置疑,像层细密的网,罩得人有些发闷。
管芳在旁边打圆场:“我们把模型挪到诊疗床旁边,既不碍事,也能体现中医特色,您看行吗?”
栾雨欣看了看表,没再坚持:“行,快点弄。我再去别的诊室看看。”转身时,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格外急促,透着按捺不住的紧张。
杨澜生望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管芳把针灸模型摆到诊床侧方,低声说:“她也是想把工作做好。”
“我知道。”杨澜生整理着病历,“只是有时候,为了‘展示’而刻意改变,反而失了本真。”
六点整,走廊里传来整齐的脚步声。栾雨欣的声音清晰地传来:“省长,这边请,这是我们的会诊中心……”
杨澜生和管芳站在诊室门口,看着一行人走进来。葛临东走在最前面,依旧穿着深色中山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与昨天茶社里的样子判若两人——此刻的他,眼神锐利,步履沉稳,每到一处都停下仔细询问,时而俯身看数据报表,时而与专家低声交流。
“鲁医生,你们的重症转化率控制在5%以下,具体用了哪些措施?”葛临东指着大屏幕上的曲线,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懈怠的认真。
鲁刚挺直腰板,语速飞快地汇报:“主要是早期干预,中西医结合……”他下意识地看了杨澜生一眼,补充道,“尤其是杨澜生医生团队摸索的辨证施治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栾雨欣立刻接话:“是的,我们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葛临东微微点头,目光却越过人群,落在杨澜生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没多言,继续往前走,在中药房停下,拿起一包饮片问:“这是苍术?产地是哪里?”
药剂科主任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省长会关注这个:“是……是湖北产的。”
“质量不错。”葛临东放回饮片,语气里带着赞许,“中医治病,药材是根本,得把好质量关。”
栾雨欣眼里闪过惊喜,连忙说:“省长说得对,我们正在规划规范化种植基地……”
一行人最终来到杨澜生的诊室。葛临东的目光先是落在诊床旁的针灸模型上,随即转向墙上的六经辨证图,笑着说:“杨医生的诊室,很有中医味道。”
杨澜生迎上前:“省长请坐,正好该给您做第二次治疗了。”
栾雨欣刚想插话,葛临东却摆了摆手:“正好,让我体验一下中医的诊疗流程。”他在诊床坐下,语气自然,“昨天扎完针,鼻子舒服多了,晚上总算能平躺睡觉了。”
这话一出,鲁刚和殷利朝都露出惊讶的神色——省长竟然亲自体验过杨医生的治疗?栾雨欣的脸色微微变化,眼神在杨澜生与葛临东之间转了一圈,随即恢复镇定,笑着说:“看来杨医生的针灸确实有独到之处。”
管芳开始准备针灸器具,杨澜生则为葛临东诊脉。指尖搭上腕部,他心里微微一动——脉象虽仍洪大,却比昨天沉稳了些,浮数之象也减轻了。“省长今天口干的症状是不是缓解了?”
“是,”葛临东点头,“早上喝了点粥,没那么渴了。”
“那就好。”杨澜生示意管芳施针,“今天再加个太冲穴,疏肝理气,效果会更好。”
管芳的银针精准地刺入穴位,葛临东闭目感受着酸胀感,忽然开口:“杨医生,昨天你说的中药材质量问题,我让秘书查了查,确实存在不少乱象。你觉得,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