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去房陵,还算好走,急行军的话几天就能到。
蔡瑁虽然纳闷,但还是答应率军前往。
蒯良、蒯越害怕蔡瑁一人应付不了司马懿,也自告奋勇跟了过去。
同时还有很多和蔡瑁他们一条心的士族也找了各种理由硬是加入了蔡瑁的队伍。
徐庶把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比谁都清楚。
这些人如此积极,实际上也是为了能趁机逃离关羽和自己的掌控。
他们可能已经做好了被策反的准备。
“元直,不知怎么的,我觉得这些人恐怕一去不复返啊!”
“人之常情,心和家人都在人家曹操手里。
现在能早点摆脱咱们的掌控,还有机会转头曹操。
这种好事,求之不得。
不过对咱们没啥影响就对了。”
随着蔡瑁等人远去,徐庶、关羽也收回了目光,一切回到了府衙。
“元直,我已经派廖化在他们身后悄悄跟着了。
你放心,不论房陵发生什么,廖化一定能把看到的详细信息带回来。”
路上关羽还不忘给徐庶吃颗定心丸。
他不想让徐庶有太多顾虑。
这次一定要弄清楚房陵发生的一切,好让徐庶能准确地判断形势。
……
“李将军,襄阳那边的消息都说了什么?”
房陵城里,新任的县长蒯祺正在看徐庶派人送来的信件。
身边说话的是本地士族年轻后辈邓辅。
蒯祺和蒯越、蒯良是本家,算是子侄辈的。
刘备的上庸的时候,也是看在刘表的面子上,让蒯祺在房陵历练。
如今荆州变迁,蒯家和蔡家基本上已经和刘备对立。
蒯祺还一直被留在任上,也是刘备为了安抚荆州士族的心。
刘备的初衷还是希望能感化荆州士族,让他们坚定支持自己成为真正的荆州之主。
蒯祺把信递给邓辅,抬头看向天花板。
“唉!”
“想我蒯家当年也是荆州四大家族之一。
两位叔伯在刘振南帐下也算备受信任。
谁料突然杀出个刘备,不但截胡了荆州基业。
还害得我们四大家族妻离子散,被曹丞相掌握了软肋。
如今我却还得劳心费神为刘备守护城池。
这……这岂不滑稽?”
邓辅一边听着蒯祺的唠叨,一边迅速浏览完了信件。
“蒯县令,话不能这么说。
荆州乃至房陵、上庸一线,这是故土、是根基。
刘使君能不计前嫌,保留你们在故土的家业,已经仁至义尽。
扣押你们家眷的是曹操,可不是刘使君。
我倒是觉得,假如真心为刘使君效力,日后他必定不会亏待咱们。
反而是曹操,今天他能用家眷威胁荆州士族为刘使君效力。
明天他就能用其他方法来夺取你们的家业。
到最后说不定人财两空,还落个反复小人的污名。”
“嘶~”
蒯祺惊讶地看向邓辅,眼神一阵飘忽。
“你小子,倒是看得通透啊。
其实我跟刘备,啊不刘使君也不算有深仇大恨。
不过是附和家族的意思罢了。
那依你而言,咱们这次应该按着信里的说法去做?”
邓辅把信还给蒯祺,然后摇头道:
“您是县令,怎么做当然是您说了算。
下官只是给您分析下当前的形势。
不敢建议或者要求您做任何事。”
“嘿嘿,你小子,有点意思。
那好,我认为徐军师信里所言很对。
上庸已经遭到突袭,房陵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县令英明!那接下来?”
“既然说要防范败兵诈降,那就把重心放在这件事上。
我给你临阵决断的权利,这事就全权交给你了。”
两人一番商量之后,邓辅就拿着蒯祺给的令牌退了出来。
邓辅走后,蒯祺把玩着手里的茶杯,自言自语道:
“天下哪有一成不变的,既然现在家族已经被曹操拿捏了命脉。
那就不能在继续深陷,不如跟着刘备,劝一劝自己那两个叔伯。
越早改换门庭好处越多,那些个家眷,既然已经成了累赘,不如舍弃!”
一天之后,邓辅正在城墙上巡视。
忽然东北方向一支人马急匆匆向房陵城奔来。
安全起见,邓辅命令弓弩手来了一轮警示性抛射。
示意来人在一箭之地外停住。
那队人马也很识趣,见对方放箭警示,立刻停在了一箭之地外。
“房陵城里的兄弟,我是上庸守将申耽,前些日由于疏忽,被曹军攻破了城池。
我率队死命突围,在山里绕了两天才死里逃生。
还望开城收留我等败兵!”
邓辅在成头上听得真切,那声音的确是自己认识的申耽无异。
“申耽将军,距离太远,我无法辨认。
不如您单独来城墙下,待我看清楚后,咱们再议?”
同样是上庸一代的士族,邓辅也不好直接拒绝申耽,只能让申耽离近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