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修仙纵横末世 > 第998章 极危生态区攻坚与“宇宙共生博览会”的筹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8章 极危生态区攻坚与“宇宙共生博览会”的筹备

《修仙纵横末世》

共生纪元第25年,宇宙共生联盟的“全域共生发展计划”进入基础夯实期向深化推进期过渡的关键节点。随着跨域能源互联工程北部、东部网络圈的稳定运行,联盟将资源与精力集中到两大核心任务上:一是对全域生态普查中标记的10个“极危生态区”发起修复攻坚,二是筹备首届“宇宙共生博览会”,向全宇宙展示联盟的共生成果,扩大“共生”理念的影响力。

一、极危生态区的修复攻坚行动

10个极危生态区分布在联盟各宇宙域,涵盖“暗能量污染区”“矿石枯竭区”“恒星辐射区”等多种类型,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位于虚空边缘域的“暗寂星球”——该星球因长期受暗能量侵蚀,地表90%为暗能量结晶,大气中暗能量浓度达50%,无任何生命迹象,被联盟生态专家称为“宇宙生态的伤疤”。

联盟成立“极危生态修复总指挥部”,由绿芽担任总指挥,整合20个文明的生态专家、技术团队、设备资源,针对每个极危生态区制定“一区一策”的修复方案,采用“技术协同、资源集中、分阶段推进”的策略。

1. 暗寂星球的修复攻坚(核心案例)

暗寂星球的修复分为“净化-改良-培育”三个阶段,耗时18个月,成为极危生态区修复的标杆项目。

第一阶段:暗能量净化(1-6月)

- 技术方案:由迷雾文明提供“生命能量净化核心”,暗物质部落研发“暗能量吸附装置”,两者结合组成“暗能双控净化系统”——吸附装置通过暗能量共鸣,将地表与大气中的暗能量吸附到储存舱;生命能量净化核心则释放高浓度生命能量,中和残留的暗能量,防止其再次扩散。

- 实施过程:联盟调动10艘“宇宙生态修复舰”,在暗寂星球轨道组成“净化阵列”,同步释放暗能双控净化系统。前3个月,净化系统主要针对大气中的暗能量,将浓度从50%降至20%;后3个月,地面部署1000台移动净化设备,对地表的暗能量结晶进行破碎与吸附,清理出约100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

- 关键突破:净化过程中,技术团队发现暗能量结晶中含有“暗能活性因子”,可转化为清洁能源。机械文明立即研发“暗能结晶转化设备”,将清理的暗能量结晶转化为能源,为净化系统提供动力,实现“以废治废”,降低修复成本30%。

第二阶段:环境改良(7-12月)

- 土壤改良:翡翠文明与深海文明合作,研发“星尘-水生改良基质”——将星尘颗粒与深海微生物混合,铺设在安全区地表,形成厚度1米的“生态土层”,既能隔绝地下的暗能量,又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 大气调节:光翼文明在星球轨道搭建“光能量调节网”,通过光能量的持续照射,进一步降低大气中的暗能量浓度,同时提升氧气含量,使大气环境逐渐接近宜居标准。

- 监测体系搭建:在星球表面与轨道部署500个“生态监测终端”,实时监测暗能量浓度、土壤肥力、大气成分等指标,数据同步至联盟全域生态委员会,确保修复过程可控、可调整。

第三阶段:生命培育(13-18月)

- 先锋物种培育:联盟生态团队培育出“暗能耐受型共生植物”——以迷雾文明的星尘草为基础,植入翡翠文明的抗逆基因、光翼文明的光能量吸收基因,形成“暗能共生草”。这种草能在暗能量浓度20%的环境中生长,还能吸收少量暗能量转化为生长养分。

- 种植与养护:在安全区开展“百万株共生草种植计划”,由跨文明青年先锋队的2000名志愿者负责种植,生态专家实时指导养护。前6个月,共生草的存活率达85%,覆盖面积扩展至5000平方公里;后6个月,生态团队在共生草周边种植“暗能蜜源花”,吸引从其他星球引入的“星尘蜂”,形成初步的生态链。

- 成果验收:18个月后,暗寂星球的大气暗能量浓度降至10%,安全区植被覆盖率达60%,土壤肥力提升至适合普通植物生长的标准,首次检测到本土微生物活动迹象。联盟生态委员会宣布,暗寂星球从“极危生态区”降级为“待恢复生态区”,修复成效超出预期。

绿芽在修复总结会上说:“暗寂星球的修复证明,再恶劣的生态环境,只要集合跨文明的技术与智慧,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不仅是生态的胜利,更是‘共生’理念的胜利。”

2. 其他极危生态区的修复进展

除暗寂星球外,其他9个极危生态区的修复也取得显着成效:

- 矿石枯竭区(碎星三号星球):通过“矿石回填+生态覆绿”技术,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生态湖”,周边种植抗污染植物,矿坑土壤修复率达70%;

- 恒星辐射区(光翼文明边缘星球):光翼文明升级“光能量防护网”,降低恒星辐射强度,同时培育“辐射耐受型水生植物”,恢复星球的水生生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