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 章:税赋厘定(至元三十九年夏?虎首堡税课司)
税课司主事周显带着三名汉吏与两名基辅旧吏,在闷热的库房里翻检积尘的账册。基辅旧账用羊皮纸书写,字迹潦草且多有涂改,“贵族鲍里斯名下田亩” 一栏竟标注 “约千亩”,既无四至边界(东到哪棵古树、西至哪条小河均无记载),也无亩产记录。周显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发现多处账册边缘有火烤痕迹,显然是刻意销毁证据。“这不是记账,是糊涂账,” 他将账册拍在案上,命人取来汉地 “量田五器”—— 步弓(测步距,红木制成,刻有刻度)、方尺(量宽窄,黄铜包边防磨损)、算筹(计面积,象牙质地便于清点)、墨斗(标边界,棉线浸墨汁)、地契样本(规范格式,注有 “四至、亩数、业主”)。他亲率队到鲍里斯庄园,用 “方步量田法” 逐块丈量:“一步五尺,横量三十步得一百五十尺,纵量八步得四十尺,此块便是二亩四分。” 旧吏伊凡在旁嘟囔:“历来都是贵族自报,哪用这般较真?” 周显回怼:“大汗律法载于《至元新格》,田亩不实者按隐田论罪,你敢在卷宗上签字担保?” 半月丈量下来,共清出隐田一千二百亩,半数属于基辅三大贵族,账册上的红笔批注密密麻麻。
周显在《基辅税弊考》中列下 “三害”,每害都附实例佐证:一害 “特权免役”—— 贵族子弟凭 “世袭文书” 不服徭役,却可役使平民修庄园,去年鲍里斯便强征三十名平民凿冰取鱼;二害 “税目繁杂”—— 除粮税外,另有 “城门税”“过桥税”“集市摊位税” 十余种,商户王茂曾一日缴七种税,哭诉 “卖三匹布不够缴税钱”;三害 “折纳不公”—— 官府强定折算比例,去年寒冬一匹上等狐皮仅抵粮一斗,牧民被迫用两匹皮才够缴税。他走访城郊流民村,见三十余户茅草屋空无一人,仅留墙上刻的 “税重难活” 四字,墙角还堆着未吃完的树皮草根。老农户彼得拄着木杖哭诉:“去年缴粮三石,还要服徭役两月修城堡,地里收的五石粮全空了,儿子只好逃去森林打猎,至今没音讯。” 这些记录被周显用蒙汉双语誊抄,附在呈文后递予萧虎,文末用朱砂批注:“民逃则田荒,田荒则税减,恶性循环如滚雪球,非大刀阔斧改革不可。”
萧虎决定召开 “税赋会商”,参会者包括蒙古千户帖木儿、汉吏代表周显、基辅贵族代表鲍里斯、商户头领伊万。会前三日,周显带着精心准备的卷宗逐一拜访:对帖木儿强调 “均税可增军粮,今年冬营不必再从白虎城调粮”,顺手递上《军粮缺口清单》;对伊万承诺 “商税只留正税一种,杂税全免,保你商户月增收两成”,拿出简化后的《商税草案》;对鲍里斯则暗示 “配合改革者可保庄园继承权,隐田补缴可分期”,话里藏着隐田清单的威胁。鲍里斯得知要取消免税权,私下在庄园密室串联五名贵族:“我们祖祖辈辈凭战功免税,新来的蒙古将军凭什么改规矩?” 他还买通税课司小吏,想偷换隐田账册,却不知周显早将副本存入石质档案库。周显察觉异动后,提前将贵族隐田清单呈报萧虎,萧虎在清单上朱批:“会商时若有人喧哗,便当众宣读亩数。” 会商前一夜,周显在税课司沙盘推演争论焦点,将可能遇到的质疑一一列出应对之策,烛火燃到天明。
萧虎身着银甲端坐主位,议事厅内气氛如弓弦紧绷。他开门见山:“今日定税,只讲‘均’字 —— 有田者按产缴税,有铺者按利缴税,有畜者按数缴税,蒙古、汉人、本地民众一体施行。” 话音刚落,鲍里斯便起身反驳:“我等贵族助朝廷守基辅,理应保留免税特权,否则如何养活家臣?” 萧虎冷笑一声,示意周显宣读隐田清单:“鲍里斯庄园实有田三千亩,旧账只报一千八百亩,隐田一千二百亩,按律当罚粮五千石。” 鲍里斯脸色煞白,其他贵族也不敢作声。最终敲定 “什一税” 核心:耕地按亩产十分取一(丰年不增,歉年经核查可减),商铺按月营业额十分取一(由税吏与商户共核,双方签字),牧民按牲畜总量十分取一(五羊折一牛,十牛折一驼,幼畜免征)。萧虎特别补充:“贵族可保留三成役田免税,但需三个月内补缴隐田税款,既往不咎。” 这一妥协让贵族们虽心痛税款,却也不敢再反对,鲍里斯捏着拳头暗叹:“终究是斗不过官府的账册。”
针对北境多牧民、少谷物的特点,周显制定 “实物折纳法”,在议事厅墙上挂出三尺宽的 “折算表”,用蒙汉俄三语标注:上等狐皮(毛长三寸以上)每匹抵粮二斗,中等(毛长二寸)抵一斗五升,下等(毛短或有破损)抵一斗;蜂蜜需过滤去杂质,每斤抵粮一斗,带蜂巢的可加价二成;松木需三尺以上直径、丈五长,每十根抵粮一斗,有虫蛀的拒收。蒙古牧民代表巴特尔皱着眉起身:“羊群秋冬掉膘,按百取一是否可按季节调整?春季母羊产羔,杀羊缴税会伤根本。” 萧虎沉吟后击节:“此说有理,增订‘季节浮动制’—— 春季产羔期按百取零点五,秋季肥壮期按百取一,由千户与牧民代表共同核算,每月初在驿站公示。” 为防官吏舞弊,特别规定 “每月初一更新折纳价目”,由税课司、千户所、商户代表三方签字生效,抄录三份分别张贴于税课司、集市、驿站,墨迹未干便有民众围着指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