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如姬发所愿。在征兵过程中,由于西岐一半的人口被送往大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开始显现。农田里的庄稼无人照料,许多工坊也因缺乏人手而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西岐的经济开始出现下滑的迹象,百姓们的生活也变得愈发艰难。
与此同时,大商在接收了西岐百姓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国力逐渐增强。帝辛的野心也开始膨胀,他不再满足于现有的领土和权力,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其他诸侯。他认为,有了这些新的人口和日益强大的国力,大商完全有能力再次成为天下的霸主。
在大商积极整合新纳入人口、国力稳步提升之际,西岐国内却因人口锐减而陷入了诸多困境。农田荒废,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百姓生活愈发艰难,怨言四起。尽管姬发竭力推行各种改革措施,试图缓解危机,但成效甚微。
帝辛望着朝堂下的众人,神色威严,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姜子牙,此次从西岐带回的百姓众多,安置之事便交由你负责。切不可有丝毫懈怠,定要让他们在我大商安稳下来。”
姜子牙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着手安排。他深入到这些百姓之中,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
在这些百姓里,有不少人对新环境充满了抵触情绪,满心都是对故土西岐的思念,对大商的安排更是不愿配合。其中有个叫刘大胆的壮年汉子,他性格直爽,脾气火爆,一听到要按照大商的规矩重新分配土地、从事劳作,当场就跳了出来,大声叫嚷道:“凭啥听你们的!这不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回去!”周围的一些百姓也跟着附和起来,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姜子牙并没有生气,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和声说道:“各位乡亲,我明白你们心中的委屈和不舍,离开家乡谁能不难受呢?但如今事已至此,咱们得往前看呐。” 接着,他便详细地讲解起大商为他们制定的政策,从土地分配、农具发放,到生活保障、赋税减免等方面,一一耐心道来。
“大家想想,在这里,你们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种,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大商还会派有经验的工匠教你们新的手艺,让你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姜子牙诚恳地说,“而且,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们这个新家园也能变得和西岐一样好,甚至更好。”
百姓们听着姜子牙的话,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开始陷入沉思。刘大胆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你说的这些,真能做到?” 姜子牙坚定地点点头:“我姜子牙在此承诺,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
在姜子牙的耐心劝说和政策的吸引下,那些原本不服从安排的百姓,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意识到,也许在大商真的能有新的生活。刘大胆也不再闹事,还主动帮忙劝说其他百姓配合安置工作。
就这样,在姜子牙的努力下,从西岐带回的百姓们逐渐安定下来,开始在大商的土地上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
在姜子牙的不懈努力下,那些从西岐远道而来的百姓们,终于渐渐在大商的土地上安定了下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姜子牙精心的谋划与日复一日的耐心周旋。
起初,这些百姓初来乍到,对大商的一切都充满了陌生与抵触。他们背井离乡,心中满是对西岐故土的眷恋,每一寸大商的土地在他们眼中都显得格格不入。为了安抚民心,姜子牙每日都穿梭在百姓之中。他亲自走访每一个临时搭建的营帐,倾听百姓们的心声,无论是对家乡的思念,还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他都耐心倾听,从不厌烦。
在了解到百姓们最关心的是生计问题后,姜子牙立刻着手推动大商政策的落实。他向百姓们详细解读大商的土地分配政策:每户人家都能依据家庭人口数量,分得一块肥沃的土地。而且,大商还会免费提供农具,帮助他们开垦耕种。不仅如此,第一年的赋税也会大幅减免,让百姓们能够安心扎根,不必为生活的重压而忧心忡忡。
对于那些擅长手工艺的百姓,姜子牙更是为他们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他联系大商的各类工坊,安排他们进入学习新的技艺。在纺织工坊里,西岐的女人们惊讶地发现,大商的纺织技术更加先进,织出的布匹不仅质地精良,花样还繁多。在工匠的耐心指导下,她们很快就掌握了新技巧,看到自己织出的精美布匹,心中满是成就感,也对未来的生活多了几分期待。
而男人们则在建筑、冶炼等工坊里忙碌着。他们学习到了大商独特的建筑工艺,如何将石头打磨得更加规整,如何让房屋建造得更加坚固耐用。在冶炼工坊,熊熊炉火照亮了他们的脸庞,新奇的冶炼技术让他们大开眼界,也让他们意识到,在这里,凭借自己的双手,同样能够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大商还十分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姜子牙四处奔走,为孩子们建立起学堂。学堂里,夫子们不仅教授孩子们识字、算术,还讲述大商的历史文化。孩子们充满好奇地聆听着,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在这里,他们结识了新的伙伴,渐渐忘却了初来乍到的恐惧与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