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面写的是,疑似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关。”
“但是,这个问题同样已经被解决了。解决的方法同样是悬浮在天空中的巨大浮冰层。”
“因为天空中的浮冰可以反射走绝大部分的阳光,阳光反射走了,热量就少了。一增一减,两者正好平衡,这也是主文明实验出来的海啸爆炸量的最佳平衡点。”
绿蜻蜓继续道:“这就是发动海啸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二氧化碳,并保持空气中的温度维持在现在的范围之内。当然,这还不是唯一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就和我们现在的任务相关了,那就是检验这一代文明的强度,如果这一茬地表的文明能够活下来非常多的生物个体,就表明这一茬文明有收藏价值,应该予以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关注,并着重培养各种进化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主文明应该是后悔了。”
黄蜻蜓:“没错,这和我听到的消息一样,主文明后悔了。”
绿蜻蜓:“因为主文明的目标,是发展科技,而且最好是非生物类的科技,但如果不是生物科技,那么就很可能是一种‘利用工具’的科技。以前大家都没见过这种科技,理所当然的还按照之前的模式操作海啸,结果都傻x了。”
“是啊。没见过的时候,谁知道真正的科技,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呢?”
绿蜻蜓:“哦?你也听说过人类的所谓‘望远镜’科技了?”
黄蜻蜓:“何止!还有更厉害的!”
黄蜻蜓继续道:“你听说过‘音乐’科技吗?”
绿蜻蜓:“没听说过。”
黄蜻蜓眨了36%的眼睛(严肃):“我‘听’过。”
黄蜻蜓继续道:“我听说过的音乐科技,是一种描述蔷薇科某种植物的声音,我听了这个声音之后,浑身躁动不安,而那个被描述的蔷薇科植物,听了以后激动的……好像已经能走路了!”
“你知道吗?”黄蜻蜓眨了72%的眼睛(严肃*2),“这是一种真正的!能够控制其他生物的超级科技!”
“比现在主文明的管理圈养模式强了一万倍!”
“据说,现在的主文明正在全力研究这种科技!希望用这种音乐科技,而不用普通的手段管理附庸种族。而这种科技,据那些被抓起来的人类说,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艺术’罢了。远远没有科技有价值!”
绿蜻蜓好奇道:“哦?这种音乐科技叫什么名字?”
黄蜻蜓眨了54%的眼睛两次(严肃*3):“根据翻译过来的语言,人类管这种音乐科技叫做《小苹果》。”
绿蜻蜓的几万只复眼顿时不停的晃动(惊叹)。
黄蜻蜓:“你一定特别想听一次,听过一次还想听,会中毒的。”
绿蜻蜓:“所以,我果然理解为什么主文明会后悔了,也理解为什么主文明把我们派出来搜寻每一个人类个体,而不是仅仅让那些搞建筑的,好战的蚂蚁出来搜索了。”
“因为每一个人类都是宝儿!那些蚂蚁什么的,就知道打打杀杀啊!”
“虽然都是昆虫纲的,蚂蚁简直就是昆虫中的败类!”
绿蜻蜓讲到一半,突然被黄蜻蜓打断了。
黄蜻蜓的眼睛全部用来观察下方大地上的各种情况,它在一个小山头上,发现了两个人类。
通过强劲的眼力,两只巨型蜻蜓可以仔细的观察他们。
两个人长的很像。一个是白胡子,一个是黑胡子。他们的身边是一个吊篮。还有一堆篝火,最显眼的是旁边的一个巨大的气囊。
黄蜻蜓示意那个巨大的气囊:“我见过那个东西的模型!从名字叫‘艺术品’的船上弄出来的。”
绿蜻蜓:“那是什么?”
黄蜻蜓:“按照人类的说法,那个东西叫做飞艇,一旦里面充气,就可以变成一个超级大的庞然大物,而且能飞。在艺术品号上面,有人类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兴登堡号的模型,这个模型瘪了以后,就和这个地上一滩的东西差不多。”
两只蜻蜓一边聊着道听途说的新闻,一边忽扇忽扇翅膀就飞了过去。
它们见到的是汤姆汤米父子。
父子两人在这几天之中,经历了群山变沧海,沧海变焦土的全过程。这会正在挣扎求生并在不停的追忆之前的各种奇葩自然场景的变幻经历。就在这时,它们看到远处来了两只巨大的飞行物体。
每一只都有两米多长,移动速度极快,自带嗡嗡声。
离的近了才能看见,竟然是两只蜻蜓。
超大号的!
只能在图画书上才能见到的远古的超巨大的蜻蜓。
场景相当震撼。
父亲汤姆抄起了铁锨,儿子汤米拿出了鱼叉。不过两个人都手心冒汗没什么把握,因为看这两只蜻蜓飞行的样子,就算拿着枪!只要不是那种威力巨大的散弹枪,估计也干不过!
然而出乎父子俩的意料之外,两只蜻蜓竟然在他们俩身边停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