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傅昊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诸位兄弟,我等高举义旗,共抗清妖,实乃苍生之幸,大势所趋。然则,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终难成燎原之势,更难撼动清廷根基。欲成大事,必先整肃内部,统一号令,严明军纪,方能上下一心,所向披靡。”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如刀:“因此,本帅决议,对所有归附我革命军旗下之武装力量,进行统一整编。”

“凡愿效忠革命、遵守军规者,皆可纳入我革命军序列,共享荣光,共担大任。其部众,将根据实力、战功、忠诚度,重新编组,授予番号。其首领,亦将根据才能、功绩、对革命之贡献,授予相应官职,量才录用。”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傅昊的声音在回荡。

他提出的“量才录用”四个字,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水面,瞬间激起了无数暗流。

“量才录用?”

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首领猛地站了起来,他是来自湘北的“威虎军”首领,自称拥兵三万,实际能战之兵不过数千,平日里在地方上称王称霸惯了。

他声音洪亮,带着不服和试探:“傅帅!我等兄弟提着脑袋造反,为的不就是个前程?这‘量才’,如何量?我等兄弟出生入死,难道还不如那些后来的?这官职,总不能寒了兄弟们的心吧?”

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他们要的是实打实的官位,是过去“功劳”的回报,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才能”评估。

另一个势力较小的首领也忍不住了,他声音发颤:“傅帅明鉴!我等追随革命,倾尽家财,聚拢乡勇,只为驱除鞑虏!若整编之后,我等兄弟连个说话的地儿都没了,这……这叫我们如何向追随我们的乡亲父老交代啊?”

他担心的是整编后,自己这个“首领”被架空甚至一脚踢开,连个名义上的位置都没有。

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质疑声、担忧声、不满的低语声交织在一起。

傅昊提出的“改编”方案,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这些临时拼凑的联盟表面下的矛盾——权力的争夺、利益的重新分配、旧有秩序的打破。

那些小股势力,生怕在整编中被吞并、被边缘化;那些稍有实力的,则想借机抬高身价,谋取更高的位置。

傅昊端坐在主位上,面色沉静如水,仿佛没有看到下面的骚动。

他深知,这一步是必须迈过去的,也是最难的。

革命要走向胜利,就不能容忍尾大不掉、各自为政的局面。

他需要的是钢铁洪流,而不是一盘散沙。

这些农民军,要么被改造、吸收,成为革命力量的一部分;要么被淘汰、清除,成为革命的障碍。

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待会议室重新恢复寂静,傅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兄弟的心情,本帅理解。但革命非同儿戏,非为一人一地之私利!革命军乃堂堂之师,正正之旗,一切以革命事业为重,以战斗力为衡量标准!”

他目光扫过那位“威虎军”首领,语气加重:“‘量才’,便是以能者居之!能战者居高位,庸者退居辅佐!昔日功劳,革命军铭记于心,自会论功行赏!但今日之革命大业,需要的是能带兵打仗、能执行命令、能为革命献身的将领!非是论资排辈,更非分赃瓜果!”

傅昊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那些做着“高官梦”的首领头上。

那位“威虎军”首领脸色涨红,还想争辩,却被傅昊凌厉的眼神逼了回去。

傅昊继续道:“至于编制,本帅已有初步构想。各部将被打散重组,强弱互补,混编成军。原有部众,只要忠于革命,皆可编入新军,享受革命军待遇。原有首领,若能通过考察,熟悉新军规,具备相应能力,可酌情授予军职,或在新军中担任参谋、副职等职,协助新任主官。若能力不足或心存异志者,革命军亦会妥善安置,绝不会让为革命流过血的兄弟寒心!”

“打散重组”、“强弱互补”、“原有首领酌情任命”……这些字眼让许多首领的心沉到了谷底。

这意味着他们苦心经营的“家底”将不复存在,他们个人的权威将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剥夺。

会议室里的压抑感达到了顶点,一些人额头渗出了冷汗,一些人则眼神阴晴不定,思考着对策。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傅昊话锋一转,点出了一个名字,也点出了一个例外:

“当然,”傅昊的声音缓和了一些,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让所有人精神一振,“除过张秀眉的苗军势力。”

这句话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沉闷的僵局。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充满了惊疑、不解和探究。

傅昊为何单独提出张秀眉?苗军有何特殊之处?

傅昊看着众人,缓缓道:“张秀眉将军所部,根基深厚,深得苗疆民心,其部众勇猛善战,自成体系。其地位与贡献,革命军有目共睹,亦高度认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