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月亭的邻居秦大川还有我们琉河镇农场的知青齐兵是人证,他们都听见庄彩凤接生时候说的话了。”

“另外县医院妇产科的医生也能作证。”

滕招娣举起了手,“我,我亲耳听到他们说要趁生孩子的时候杀了我,家里还能少份口粮。”

李树天不耐烦地摆摆手,“这都是你的一面之词,不能作为证据。”

听到李树天的话,苏晚秋差点想上去抽他两个大嘴巴子。

这个时代杀妻取证真的太难了,所有人都是天然地站在男人那一方。

但是因为苏晚秋也是干部,说话可信度高。

再加上她又用了好几天的功夫,让县医院的医生开具了产妇被人为撕扯的证明。

好话说尽,又用尽了手段,公社才批准滕招娣离婚。

这样一来,来到了县人民法院这一步。

因为有生产队和公社的调查意见和批准。

县人民法院在陈月亭不出席的情况下判了离婚。

来来回回,用了三十多天。

总算让滕招娣拿到了绿本本。

为了不让周燕怀疑,苏晚秋建议滕招娣户口还留在东乡村。

反正户口这东西,过个几年,托个人,想迁哪去就迁哪去。

因为陈月亭和庄彩凤还在服刑,所以滕招娣暂时还住在老房子,这也正好有时间让苏晚秋把永乐村的房子翻修一下。

这么一折腾就到了三月中。

春节到现在,苏晚秋每周末晚上都要当着全家人的面查账,秦桂芬根本不敢做手脚。

这日子过得也算风平浪静。

苏晚秋买回来的那几本教材看了一半多。

毕竟上辈子也辅导过孙子功课,再加上又和老教授学习了很久。

七十年代的教材对于她来说并不算太难,更何况还有杨婉帮她。

天气渐暖,公社里来了信儿,说山上的积雪快化了。

估计再有一个礼拜就能通车。

到时候杨婉和齐兵就能回农场。

一想到齐兵要回去,苏晚秋赶紧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几张票子。

供销社主任每个月都有工业券的配额,她才当上主任一个多月,就发了10张。

这年头想买大件,只要是没有专用票的,就得靠工业券。

比如买自行车、缝纫机还有手表这类,每样都得用几十张工业券。

上次让齐兵换了一张自行车票,就赚了140。

工业券留在她手里也没用,不如让齐兵在回农场前,也去黑市卖了换钱。

第二天就是去县城进货的日子。

苏晚秋带上了齐兵,把手里的10张工业券都给了他。

到了县里供销社仓库,两人对视一眼,然后苏晚秋当着工人的面说道。

“齐兵,这是公社徐书记给农场批下来的钱和日用品票,你去供销社看看,有什么能给你们农场的同志带去的。”

“谢谢主任。”

齐兵出了仓库往左拐,随后消失在人群中。

直到吃中午饭的时候,齐兵才回来,他手上拎着个渔网兜子,里面装了十来块肥皂还有县供销社特殊供应糖果。

趁着没人的时候,他给了苏晚秋100块钱。

苏晚秋把钱塞进兜,然后看了一眼齐兵买回来的东西,不禁皱眉。

“怎么没买瓶装酒和烟啊?”

齐兵一脸不解,“买那些东西干嘛?”

“你...”苏晚秋忽然发现齐兵真是个木头疙瘩,“你和杨婉在镇上吃香的喝辣的,回去你们薛队长不得吃味啊?”

一看齐兵还是懵呼呼的样子,苏晚秋继续解释,“给薛守田买点好烟好酒,他心里舒坦,就不会找你的茬了。”

“明白了。”齐兵点头。

吃过午饭,苏晚秋和齐兵一起去了供销社。

齐兵买了两瓶二锅头和三包大前门,一共才花了不到三块钱。

而苏晚秋想买的茅台已经没有了,问了营业员才知道,只有春节前才限量出售。

她只是运气好赶上了而已。

“你想买茅台?”齐兵记得她不喝酒。

“这酒不是比较有名吗?想着以后没准能用上。”

“哦。”齐兵没再多问。

等回到镇里供销社的时候,杨婉看见苏晚秋,“晚秋姐,有你一封信,我放在你办公室桌子上了。”

“好,谢谢啦。”

苏晚秋叮嘱了几句搬货工人,随后回了办公室。

她拿起桌子上的信。

寄出的地址是南元市文化局。

看来应该是上次寄的文章有消息了。

她打开一看,居然又是孟江海的亲笔信,他字里行间都是对苏晚秋的夸奖和称赞。

信的最后,他说想为苏晚秋开一个宣传画专栏,让她画一些关于工农和革命英雄题材的彩色连环画。

还写下了电话沟通的时间。

琉河公社有一部电话,苏晚秋记下了时间,到了时候她直接去公社等着就可以了。

本来她也更擅长画画,写作其实更多的是将原来看过的书进行摘抄和拼接,再写下去,估计也就没什么新鲜的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