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熄灭后,孙权依旧未离开,他目光深邃地注视地面的军事沙盘,每块小木块象征的城池映照出时局的波诡云谲。
"子布,依你看,若我们坚守扬州,刘煜会如何应对?"孙权看向张昭。
张昭思索片刻道:"刘煜绝非轻易放弃之人。
他知道长江天险难越,但必定另寻途径攻来。
我们必须采用持久战策略。
"
张弘接话:"不错,我们不仅要依赖长江天险,还需设法牵制敌军行动。
"
孙权长舒一口气:"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确定坚守扬州后,鲁肃站起,指向沙盘上关键位置:"我们必须牢牢掌控长江上下游,尤其要强化石头城和当阳的防御。
这些地方一旦丢失,扬州防线将岌岌可危。
"
张昭赞同:"确实如此,同时需派遣斥候密切监控刘煜动向,及时调整策略。
"
孙权略作沉吟:"此外,我们还应加大力度开展外交活动。
听说刘备已前往交战,其势力有所削弱,这正是拉近关系的好时机,可与他联手抗刘。
"
鲁肃皱眉:"不过刘备终究是我江东宿敌,与其结盟是否明智?"
张弘轻笑:"没有永远的敌人。
刘备如今孤立无援,也需要我们的助力。
"
孙权点头:"好,我会派人联络刘备,探明他的意愿。
"
忽然,帐外传来急促号角声,孙权迅速起身:"发生何事?"
亲卫疾步闯入,跪禀孙权:“主公,贾诩先锋已抵扬州西北,正朝荆州腹地挺进!”
孙权、鲁肃、张昭与张弘互视无言,荆州此时无疑已成为风云汇聚之地。
七日间,贾诩率部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荆州各郡守军溃不成军,几无抵抗之力。
南阳城内,主将李丰愁眉深锁。
城中士气低迷,民心浮动,他明白,若再无良策,此城危矣。
斥候急报:“贾诩大军突破外围,直逼南阳城!”
李丰面色骤变,“贾诩何以如此棘手!”
“将军,当如何应对?”
副将赵勇忧心忡忡。
李丰略作沉思,决然下令:“全城戒备,调集所有兵力,准备迎战!”
与此同时,贾诩军营中。
贾诩坐镇主位,目光冷峻:“徐荣、于禁,率前锋出击,务必于夜幕降临前破城!”
徐荣、于禁领命:“遵令!”
暮色渐浓,贾诩大军汹涌而至,直扑南阳城下。
城头之上,李丰握剑而立,神情坚毅:“将士们,贾诩虽强,我辈岂能屈服!为家,为国,战到底!”
守军齐声呐喊:“为家,为国,战到底!”
两军交锋,战况惨烈。
徐荣与于禁骁勇非凡,接连突破防线,逼近城门。
李丰见状急呼:“赵勇,速率精锐守住城门!”
赵勇策马疾驰,率部拼死固守,终保城门不失。
城下,贾诩见城门难破,眉间愁绪渐浓,“李丰果然非同小可,竟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稳住局势。”
忽然,徐荣自城西杀出,宛如一道迅疾的闪电,直指城门。
城头之上,李丰惊觉不对,“不好!城西有变!速调兵布防!”
然而,为时已晚,徐荣率军势如猛虎,迅速攻破城门,贾诩大军如洪水般涌入。
南阳城终未能坚守。
李丰等人被迫退回城内,展开激烈抵抗。
贾诩立于城头,远眺南阳城,嘴角浮现一丝得意笑意:“南阳既破,荆州已是囊中之物!”
最后,李丰宁死不降,被徐荣与于禁联手击杀,南阳城归入刘煜麾下。
“稍作休整,三日后进襄阳,收复荆州!”
贾诩手持羽扇,笑意盈然。
徐荣与于禁齐声道:“遵命!”
三日后,荆州襄阳。
江风呼啸,涛声震耳。
襄阳城高墙巍峨,城头上的黄承儿正指挥士兵布防,神情严肃。
城外,贾诩大军铺天盖地,旗帜林立,气势磅礴。
贾诩策马阵前,目光坚定:“襄阳乃荆州核心,拿下此处,荆州唾手可得。”
徐荣挥刀高呼:“军师放心,我军强盛,襄阳定能攻克!”
于禁在一旁沉声道:“但襄阳必是他们最后的屏障,必定全力顽抗,不可大意。”
贾诩目光锐利:“于将军所言甚是,襄阳虽坚,却非无懈可击。”
阳光耀眼,襄阳城头战旗猎猎,与蓝天相映成趣。
黄忠凝视远方,黑压压的敌军已逼近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