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鄞县作家周朝俊传奇《红梅记》,原作取材于宋代话本,熔人鬼之恋与抗奸斗争于一炉,流传至今,被改编为昆曲《红梅记》、京剧《李慧娘》等诸多剧目。
周朝俊,字夷玉,别字公美,浙江鄞县人,活动于明隆庆、万历年间。性旷越,诗学李贺,着有传奇十余种,唯有《红梅记》传世,其笔下李慧娘形象,被誉为可与《牡丹亭》杜丽娘比肩的经典女性角色。
裴舜卿:南宋太学生,字圣俞,祖籍洛阳,寄居临安。生得眉目清朗,丰神俊逸,且心怀社稷,傲骨铮铮。
-李慧娘:原是江湖艺人之女,父亲遭贾似道所害,被强纳为妾。貌若天仙,虽身陷贾府樊笼,却未改正义之气,如寒梅般坚贞不屈。
贾似道:字师宪,号秋壑,南宋晚期权相。倚仗其姐为贵妃,累官至太师,专权十余年,欺上瞒下,奢侈无度,时人比之秦桧,后因兵败被贬,途中为监押官所杀。
南宋咸淳年间,虽然蒙古铁骑在江北虎视眈眈,临安城却依旧歌舞升平,朝中大权尽落太师贾似道之手。这贾相爷府第筑在葛岭,名曰“半闲堂”,堂前搜罗奇花异石,堂后蓄养姬妾数十,终日宴饮作乐,将国事抛诸脑后。
时值暮冬,西湖断桥残雪初融,孤山红梅怒放。太学生裴舜卿与同窗郭穉恭、李子春相约游湖。三人踏雪行至放鹤亭下,忽见湖面摇来一艘画舫,雕梁画栋,丝竹之声随风飘来。李子春低声道:“这是贾似道那奸贼的船,咱们还是快避一避,免得惹来麻烦。”
郭穉恭性子刚直,怒道:“西湖乃天下人之西湖,岂容他一人独占?”裴舜卿亦颔首道:“郭兄所言极是,我等读圣贤书,当存浩然之气,何惧权奸?”说话间,画舫已近,舱中锦帘半卷,端坐一人,面色白皙,眼神阴鸷,正是贾似道。他身侧侍立数名姬妾,其中便有李慧娘。
贾似道本在观赏雪景,忽见亭下三书生直立不动,眼中顿时闪过厉色。恰在此时,裴舜卿望着湖面残雪,想起襄阳被困已有三年,贾似道却隐匿军报,不禁长叹一声,朗声道:“残梅泣血雪未消,神州陆沉谁管劳?可恨权奸迷醉梦,西湖歌舞误南朝!”
这诗声清朗,直传入画舫。贾似道闻言大怒,拍案喝道:“哪里来的狂生,敢在此胡言乱语!”正要命人拿问,却见身侧李慧娘抬眸望去,正撞见裴舜卿立在梅下,青衫磊落,眉目含忧,那股心系天下的正气,竟让她心头一颤,脱口赞道:“美哉少年,真有浩然之气!”
贾似道闻言,脸色骤变,阴恻恻地看向李慧娘:“哦?慧娘竟看上这狂生了?”李慧娘心头一紧,忙垂首道:“相爷恕罪,贱妾只是见那书生身姿挺拔,随口赞叹。”贾似道冷笑一声,虽未再发作,眼底却已藏了杀机,当即命人驾船返回葛岭。
亭下三人见画舫离去,郭穉恭笑道:“裴兄好胆识,竟让那奸贼吃了瘪!”裴舜卿却忧心道:“只恐方才那位姬人,因我一语遭难。”李子春叹道:“贾贼心胸狭隘,怕是难免了。”三人唏嘘一番,各自散去。
却说画舫回到半闲堂,贾似道将众姬妾打发下去,独留李慧娘。他坐在虎皮椅上,把玩着腰间玉佩,冷冷道:“你今日在湖上,敢当着孤的面夸别的男人?”李慧娘双膝跪地:“相爷明鉴,贱妾绝无他意,只是一时失言。”
“失言?”贾似道猛地站起,拔出腰间宝剑,剑刃直指慧娘咽喉,“我的女人,眼里竟容得下旁人?”李慧娘望着寒光闪闪的剑刃,反而镇定下来,缓缓道:“相爷坐拥天下权柄,当以国事为重,若能像那书生一般心怀苍生,何愁元兵不退?”
这话正中贾似道痛处,他怒喝一声:“贱人敢教训我!”手起剑落,鲜血飞溅,李慧娘倒在血泊之中,那双清澈的眼睛,至死仍望着窗外的红梅。贾似道余怒未消,命人将慧娘尸体拖到后园红梅树下,草草掩埋。
几日后,裴舜卿得知襄阳守将吕文焕献城投降的消息,悲愤交加,联合数十名太学生上书朝廷,历数贾似道“隐瞒军情、专权误国、聚敛民财”三大罪状。奏疏递上去,却如石沉大海——原来早已被贾似道的亲信拦截。
贾似道见奏疏,气得浑身发抖,拍着案几道:“这裴舜卿不知死活,竟敢太岁头上动土!”当即命手下校尉郑虎带五百兵丁,去太学捉拿裴舜卿。彼时裴舜卿正在房中读书,忽闻门外喧哗,未及反应,便被铁链锁了,押往葛岭。
郭穉恭、李子春得知消息,急得团团转,却无计可施——贾似道权势滔天,朝中哪有一点反对的声音。
裴舜卿被押至半闲堂,见贾似道高坐堂上,厉声喝道:“贾似道!襄阳失守,元兵将至,你不思报国,反而残害忠良,对得起列祖列宗吗?”贾似道冷笑:“狂生懂什么军国大事!我在鄂州大破元军,岂是你能诋毁的?”原来他早已伪造“鄂州大捷”的功绩,蒙蔽朝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