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四海浩渺,水天相接之处多藏神异之物。东海水势汹涌,深不见底,传闻海底有龙宫,为龙族聚居之地,万千水族皆俯首称臣。然《述异记》却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
那时的东海,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极东之域,浪高千丈,礁石如林,常有巨鲸破浪、妖蜃吐雾。犼便于东海深处的“熔岩岛”——岛上火山喷发,岩浆入海,凝结成赤黑色的礁石,海水在此处亦呈赤褐色,水温高如沸汤。犼能吸岩浆之烈气,饮沸海之浊水,寻常海兽见其影便慌忙逃窜。
龙乃上古神兽,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行云布雨,为水族至尊。而犼却以龙脑为食,传闻它寻龙之时,会腾空而起,赤色的身影划破海面,双目如炬,能穿透千层海水,锁定龙迹所在。待寻得龙踪,它便俯冲而下,口中喷吐烈焰,烧得海水蒸腾,逼得龙不得不现身迎战。
龙与犼斗,堪称天地间最壮烈的奇观:龙怒则翻江倒海,浪涌千丈,以尾击石,石碎如粉;犼愤则喷火焚云,焰烧九霄,以爪撕浪,浪断如截。龙吐水箭,欲浇灭犼之烈火;犼张巨口,欲咬取龙之头颅。斗至百余回合,龙力竭之时,犼便纵身跃至龙颈之上,以锋利如刀的牙齿,咬破龙的头骨,吸食其脑。待龙脑尽食,犼便弃龙尸于海中,腾空而去,只留海水染血,水族战栗。故东海龙族,每逢犼出没之时,便会紧闭龙宫大门,布下万重水阵,不敢有半分懈怠。
犼虽生于海中,却不是水族之属,它擅长飞行:它没有翅膀,却如离弦之箭般穿梭于云层之间,速度之快,连大鹏鸟亦追之不及。若它在海面腾空,便能激起数丈高的水花,赤色身影与白色浪花相映,如一道闪电划过海面;若它在云端盘旋,便能引来狂风,吹动云层变幻。它可在海中斗龙,也在陆地驱兽,天下间几乎无它不能去之地,无它不能敌之兽。
犼的外形集鹿、驼、猫、虾、驴、狮、蛇、蜃、鲤、鹰、虎十一兽之特征于一身。
犼的头部,兼鹿、驼、猫、虾、驴五兽之形:
角似鹿:其角自额间生出,分三叉,每叉顶端皆有尖锐的骨刺,呈赤金色,阳光下泛着寒光。
头似驼:头部宽大如骆驼,额高鼻阔,下颌粗壮,显露出一股厚重之感,能承受千钧之力。这般头颅,让它咬合力极强,能轻易咬碎坚硬的龙颅骨。
耳似猫:双耳小巧如猫,呈三角形,覆着细密的绒毛,毛色赤褐,能灵活转动,可听闻百里之外的声响。哪怕龙在深海游动的声音,它也能捕捉,故寻龙从无失手。
眼似虾:双目似虾眼般突出,呈碧绿色,瞳孔为竖形,能在黑暗中视物,穿透海水与云雾。
嘴似驴:嘴部宽阔似驴,唇齿间是两排匕首般的牙齿,齿缝间常滴下赤色的涎水——传闻这涎水有剧毒,若沾到草木,草木会瞬间枯萎;若沾到兽身,兽便会浑身抽搐,失去反抗之力。
犼之躯干,兼狮、蛇、蜃、鲤四兽之形:
发似狮:颈间生有鬃毛,如雄狮之发,毛色赤红,长丈余,随风飘动时,如烈火翻腾。此鬃毛极硬,寻常刀剑难断。
颈似蛇:脖颈细长如蛇,能灵活转动,可三百六十度环顾四周,所以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行攻击,它都能及时察觉。
腹似蜃:腹部如蜃,呈圆鼓状,覆着光滑的皮肤,皮肤下仿佛藏着无尽的力量。传闻其腹能储存烈火,喷吐之时,火焰连绵不绝,烧之不尽。
鳞似鲤:躯干其余部位,则覆着鱼鳞般的鳞片,鳞片呈赤黑色,每片鳞片边缘皆有锯齿状的凸起,如铠甲般能抵御攻击。
犼之爪足,兼鹰、虎两兽之形,是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前爪似鹰:前爪如鹰爪般尖锐,呈金黄色,每根爪尖都如利刃,能轻易撕裂龙鳞、抓破岩石。
-后爪似虎:后爪则如虎爪般粗壮,力道无穷,踏在地面上,能留下半尺深的爪印;踏在海面上,能激起数丈高的水花。它腾空之时,便是以後爪蹬地或踏浪,借势飞升,速度快如闪电。
民间流传最广的,是“犼斗三龙”的传说。传闻上古之时,东海有三条黑龙,时常上岸为祸百姓:它们呼风唤雨,淹没农田;翻江倒海,冲毁房屋;更会捕食人畜,令东海沿岸的百姓苦不堪言。地方官员多次祭祀龙王,祈求黑龙收敛,却无济于事——三条黑龙修为深厚,连老龙王亦约束不了它们。
就在百姓绝望之际,犼自东海深处现身。它听闻黑龙为祸,怒而腾空,赤色身影如一道烈火,直奔黑龙所在的海湾。三条黑龙见犼前来,非但不惧,反而狂笑:“不过一头野兽,也敢来管我等之事?”说罢,便一同向犼发起攻击:一条黑龙口中射出水箭,一条黑龙口中吐出闪电,一条黑龙则喷出寒气。
犼却丝毫不惧,它腾空而起,避开攻击。犼俯冲至一条黑龙的背上,前爪抓住龙鳞,后爪蹬住龙身,张口便咬向黑龙的头颅。黑龙剧痛难忍,疯狂扭动身躯,欲将犼甩下,却被犼死死抓住,无法挣脱。片刻之后,犼便咬碎了黑龙的头骨,吸食其脑,黑龙的尸体随即沉入海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