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他的借阅清单上,除了《超导物理学》、《凝聚态场论》、《固体光谱学》这些“常规操作”之外,赫然出现了一大堆画风完全不搭的“冷门书籍”——
《实用发酵工艺学》、《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有机废弃物堆肥与资源化利用》、《厨房中的化学与物理》、《中国八大菜系烹饪技法详解》(秦风认为烹饪过程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或许能为他的“材料处理”提供灵感)、甚至还有几本关于《炼金术的起源与象征意义》的神秘学着作(系统友情提示,某些古代炼金术的“秘方”中,可能隐藏着对特殊材料催化与相变的朴素认知)……
当图书馆管理员,一位年过半百、戴着老花镜的周大爷,看到秦风递过来的这张堪称“群魔乱舞”的借阅单时,那双昏花的老眼,都差点惊得从眼眶里掉出来。
“小……小伙子,”周大爷扶了扶眼镜,颤巍巍地指着借阅单,“你……你确定你没拿错单子?这些书……跟你一个学物理的,好像……不太搭边啊?”
他甚至一度怀疑,这位最近在学校里声名鹊起的“物理系妖孽”,是不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导致精神……呃,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偏差?
秦风则是一脸平静地解释道:“周大爷,您有所不知,科学研究,讲究的是交叉与融合。物理学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而哲学的尽头,说不定就是……厨艺和炼金术呢!”
周大爷:“……”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最终,在秦风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强大气场下,周大爷还是颤颤巍巍地帮他办理了借阅手续,然后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记下了一笔:“今日,物理系秦姓学子,借阅大量‘非主流’书籍,疑似走火入魔,需重点观察。”
而秦风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变得越来越让他的专业课导师——何远诚教授,感到困惑和……头疼。
何远诚教授,年近五十,是燕京大学物理学院一位资深的副教授,主讲《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门大一核心专业课。他治学严谨,为人方正,平日里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投机取巧、不务正业的学生。
对于秦风这个开学以来就屡创“奇迹”的“妖孽”,何教授一开始是抱着高度的欣赏和期待的。他甚至一度认为,秦风将来在理论物理领域,必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秦风在课堂上的某些“怪异”提问和发言,却让何教授的眉头越皱越紧。
比如,在一次关于“相变与临界现象”的课堂讨论中,当何教授讲到超导相变时,秦风突然举手提问:
“何教授,我们知道,传统的BCS理论认为,超导是由于电子通过交换声子形成库珀对而产生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嗯,非声子机制的配对?比如,通过某种特殊的有机大分子链作为媒介,或者……电子体系在某种复杂的有机环境中,由于多体相互作用而自发形成的某种‘集体凝聚态’?”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教室都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都用一种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秦风。
有机大分子链?复杂的有机环境?这跟冰冷坚硬的超导体有什么关系?难道秦神最近改行研究生物物理了?
何远诚教授也是微微一愣,他扶了扶眼镜,沉吟了片刻,才缓缓说道:“秦风同学,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想象力。确实,在超导研究领域,除了传统的声子机制,也存在一些关于非声子机制的探讨,比如磁振子机制、激子机制等等。至于你提到的‘有机大分子链’和‘复杂有机环境’……嗯,有机超导体确实是一个存在的研究方向,但目前已知的有机超导体,其超导机理与你所描述的,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其转变温度普遍不高,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何教授的回答,可以说是相当的严谨和客观。
但秦风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眼角都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那何教授,”秦风继续追问道,眼神中闪烁着一种……何教授难以理解的狂热,“您说,有没有可能,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嗯,比如,经过特殊发酵或者降解处理的有机混合物,其内部会形成某种具有特殊拓扑结构的、能够促进电子长程相干的……‘生物大分子网络’?这种网络,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不会展现出……意想不到的超导特性?”
“噗——!”
坐在秦风后排的刘明,刚喝进嘴里的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呛得他连连咳嗽。
“咳咳咳……风……风哥……你……你说啥?特殊发酵的有机混合物?生物大分子网络?这……这不就是……食堂里那些放了好几天的……馊饭吗?!”刘明一脸惊恐地看着秦风,感觉自家这位室友,是真的疯了!
整个教室的同学,也都用一种看“怪物”的眼神看着秦风,不少人甚至开始窃窃私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