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虚拟实验室”里,他就是唯一的“创世神”!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设定各种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极端物理化学条件——
将温度瞬间拉升到数百万开尔文,模拟恒星内部的核聚变环境,观察那些“食堂剩饭”中的有机分子在如此恐怖的高温下会如何裂解、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或者,将压力骤然提升到数百万个标准大气压,模拟地核深处的极端高压环境,探究那些复杂的有机大分子链在高压下会发生怎样的结构相变,是否会形成某种致密的、具有特殊电子结构的晶体。
他还可以模拟各种强度的电场、磁场,观察它们对“剩饭”中电子云分布和自旋状态的影响。
他甚至可以模拟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化学反应环境,比如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萃取,或者在液氨中进行还原反应,看看那些“天选剩饭”在这些“非主流”的化学试剂中,会发生什么样“不可描述”的奇妙变化。
而【微观物质解析】能力,则如同他的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让他清晰地“看”到在这些极端条件下,那些“食堂剩饭”样品中,每一个原子、每一个分子的动态演化过程。
他能“看”到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能“看”到电子云的扭曲与重叠,能“看”到分子链的卷曲、折叠与自组装,能“看”到微观晶格的缺陷、位错与相变……
这种感觉,简直比玩最高画质的3A沙盒游戏还要过瘾!
当然,这种“上帝视角”的模拟,也并非毫无代价。
每一次启动高精度的、长时间的复杂模拟,都会对秦风的精神力造成巨大的消耗。尤其是在借助他那台“老古董”电脑进行“超弦计算框架”插件加持下的模拟时,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大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CPU,散发着惊人的热量,精神力如同流水般倾泻而出。
好在,系统商城里那些“物美价廉”的“精神力恢复药剂(体验版,主要成分为浓缩咖啡因、牛磺酸以及少量不明植物提取物,副作用:可能会导致宿主在未来72小时内持续亢奋,并伴有轻微的强迫症和话痨倾向)”和“防脑瘫护脑液(食堂特供剩饭发酵提取物精制而成,据系统不负责任的宣传,具有活化脑细胞、修复神经元、提升智力、甚至……呃,改善伙食的神奇功效,副作用:未知,但请宿主相信系统的专业性,毕竟,系统是不会害你的……大概)”,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尽管如此,连续数日的“爆肝”模拟,还是让秦风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的眼眶深陷,布满了血丝,脸色也有些苍白,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刚从某个“异次元空间”里逃难出来一样。
但他的眼神,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都要坚定,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智慧光芒!
因为,经过这几日夜以继日的理论推演和初步实验设计,他对于那个“从食堂剩饭中寻找室温超导之路”的疯狂计划,已经有了一个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具体的……实施方案!
“首先,是原材料的精确配比!”秦风的指尖,在一张画满了各种食材简笔画和百分比数据的草稿纸上轻轻划过。
“系统提示的‘特定有机废弃物’,并非简单的混合,而是需要按照严格的比例进行调配。发酵豆制品(主要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某些特殊的酶类)、特定菌菇培养基残留物(富含多糖、核酸以及微量稀有元素)、以及那几种被我命名为‘翠玉一号’到‘翡翠三号’的特定叶绿素富集蔬菜(它们不仅提供纤维素和叶绿素,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细胞壁结构中,似乎含有一种能够促进后续‘分子链有序排列’的特殊催化因子)……这三者的黄金比例,经过我上万次的模拟推演,初步确定为……37.2% : 28.5% : 34.3%!”
“其次,是‘可控发酵与降解’的工艺参数!”秦风的目光,又转向了另一张画满了各种发酵曲线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草稿纸。
“发酵的菌种,不能是自然界中那些杂七杂八的‘野生菌’,我需要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菌种库里,‘借’几种具有特定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的纯种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35.8℃ ± 0.2℃,湿度维持在75% ± 3%,pH值则需要通过添加微量的食用级柠檬酸或小苏打,精确控制在5.8 ~ 6.2之间。发酵的时间,初步定为72小时,期间需要定时取样,通过【微观物质解析】能力,实时监测其内部有机大分子链的裂解与重组情况,确保其朝着我预设的方向进行‘化学进化’!”
“然后,是‘关键催化剂的引入’!”秦风的眼神,变得愈发锐利。
“系统提示的‘微量金属元素催化残留’,并非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需要在特定的化学环境下,以离子形态,精确地‘嵌入’到那些正在形成或重构的有机大分子链的特定‘活性位点’上!经过我数千次的模拟筛选,初步确定,以二价铜离子(Cu2+Cu^{2+}Cu2+)和三价铁离子(Fe3+Fe^{3+}Fe3+)的特定比例混合溶液(浓度约为0.01mol/L),在弱酸性条件下(pH值约为4.5),以‘逐滴渗透’的方式加入,能够最有效地激活那些有机大分子链的‘潜在超导活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