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各种外卖盒饭的混合味道,以及……一种名为“学术狂热”与“deadline逼近”交织的特殊焦躁。
秦风,这位引发了这场“科学风暴”的始作俑者,此刻正一脸平静地坐在会议长桌的主位。他面前摆着一台最新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显示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图表、以及……一些在他看来“略显啰嗦”的学术性描述。
而在他的周围,则坐着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任何一位跺跺脚都能让华夏乃至世界物理学界和材料学界抖三抖的……顶级大佬!
李荣德教授,这位在亲眼见证了“剩饭超导体”的神迹后,三观一度崩塌重塑,此刻却如同打了鸡血般精神矍铄的老顽童,正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校对着论文的引言部分,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这个‘革命性突破’用词是不是太保守了?我觉得应该用‘创世纪的飞跃’!”
旁边,那位被周校长从京城“十万火急”请来的张承平院士,则拿着另一份打印稿,眉头紧锁,仔细斟酌着实验方法部分的描述,时不时地提出一些“这个反应条件的控制精度,能不能再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或者“这个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要不要把那几个‘不可描述’的步骤也稍微……嗯,‘艺术化’地处理一下?”之类的“建设性意见”。
至于燕京大学校长周文海和主管科研的副校长钱学森,这两位平日里日理万机的大领导,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领导架子”了,一个端着咖啡壶,挨个给这些“国宝级”的大佬们续杯,另一个则拿着手机,不停地与外界进行着各种“高度机密”的联络,脸上的表情,是那种混合了极度兴奋、无比期待、以及一丝丝“妈呀,这事儿可千万别搞砸了”的复杂神色。
“秦风同学,”李荣德教授放下手中的打印稿,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看着气定神闲、甚至还有闲心在草稿纸上推演着某个“量子纠缠与宏观物体关联性”猜想的秦风,忍不住苦笑道,“你……你就不能稍微……嗯,表现得紧张一点?这可是要在《格物》上发表的论文啊!《格物》啊!全世界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都梦寐以求的学术圣殿!而且……第一作者还是你这个……大一新生!”
李教授感觉自己的心脏病都快要被这小子给逼出来了。
想当年,他自己为了能在《格物》的子刊上发一篇豆腐块大小的“通讯”,都激动得三天三夜没睡着觉!
结果这小子倒好,直接一篇颠覆整个学科的“封面级”论文砸过去,竟然还跟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虽然这几天他确实被“重点保护”,伙食标准堪比国宴),甚至还有闲心去琢磨那些“有的没的”!
这……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李教授,您别激动。”秦风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露出了一个“人畜无害”的招牌式笑容,“论文的内容,我已经仔细核对过了,实验数据真实可靠,理论分析……嗯,也还算严谨。至于能不能在《格物》上发表,那就……随缘吧。”
随缘?!
李荣德教授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可是室温超导体啊!是足以改变世界的世纪级发现啊!你跟我说“随缘”?!
你小子这是……凡尔赛文学十级学者吧?!
“咳咳!”旁边的张承平院士干咳了两声,打断了李荣德教授即将爆发的“狮子吼”,他看着秦风,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和……一丝丝难以言喻的羡慕,“秦风小友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老夫佩服!不过,这篇论文的意义,确实非同小可。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决定……直接冲击《格物》正刊!并且,要求他们……特事特办,走紧急发表通道!”
“《格物》正刊?紧急发表通道?!”
饶是秦风心理素质再好,听到这两个词,也不由得微微挑了挑眉。
《格物》,这本由华夏最顶尖的学术机构主办,在国际上与《Nature》、《Science》齐名,甚至在某些领域影响力犹有过之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其审稿之严格,发表难度之大,简直堪称“地狱级”!
寻常的科研成果,能在其子刊上露个脸,就已经足以让作者在学术圈里横着走了。
而想要在《格物》正刊上发表论文,那更是难如登天!每一篇,都必须是……足以在某个领域引发“地震”的颠覆性成果!
至于“紧急发表通道”?
呵呵,那更是传说中的存在!
据说,《格物》创刊一百多年来,真正启用过“紧急发表通道”的次数,屈指可数!每一次,都对应着……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科学突破!
比如,当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的某些关键性验证论文,比如,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奠基之作……
而现在,他们竟然要为自己这篇……关于“食堂剩饭超导体”的论文,申请这个“传说级”的通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