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麻烦的是,”李晓东补充道,“在合成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步骤,比如特定手性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高活性催化剂的制备与回收、以及精密控制的自组装过程,都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壁垒。这些问题不解决,想要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的工业化量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沉重。
稳定性、量产性,这两座大山,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死死地锁住了“秦风超导体”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
如果说之前发现室温超导、构建“秦风理论”,更多的是考验秦风和团队的“智商”和“理论水平”,那么现在,这两个难题,则更考验他们的“工程能力”和“实践智慧”。
这已经不仅仅是纯粹的科学探索了,这更像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工程攻坚战!
“我明白大家的担忧。”秦风看着团队成员们脸上凝重的表情,开口道,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困难确实很大,甚至比我们最初预想的还要大。但是,我们‘秦风超导实验室’,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攻克难题,创造奇迹而存在的!”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团队成员,眼中闪烁着激励的光芒:“我们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设备,国家和学校也给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彼此!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从今天起,”秦风的声音铿锵有力,“我宣布,‘秦风超导实验室’的战略重心,将全面转向‘燕京一号’超导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量产性研究!我要求,实验组立刻成立‘材料稳定性攻关小组’和‘量产工艺优化小组’,理论组也要全力配合,从微观机理层面,为这两个方向提供理论支持和计算模拟!”
“是!秦头儿!”李晓东、孙月华和钱学海等人齐声应道,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有秦风在,他们就有了主心骨,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
校长办公室的“小算盘”与“大支持”
散会后,秦风被吴国栋校长叫到了办公室。
吴校长依旧是那副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模样,但眉宇间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小秦啊,刚从日内瓦回来,还没好好休息几天,就又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作中去了?年轻人,要注意劳逸结合嘛!”吴校长亲自给秦风倒了一杯热茶,语气温和。
“谢谢校长关心,我不累。”秦风接过茶杯,微笑道。
“嗯,有干劲是好事。”吴国栋校长点了点头,随即话锋一转,试探性地问道:“那个……小秦啊,我听说,你那个‘燕京一号’超导体,虽然性能顶呱呱,但在……嗯,就是那个……稳定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好像……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
显然,实验室的最新动态,已经通过某种渠道,传到了这位消息灵通的校长耳朵里。
秦风也不隐瞒,坦诚地说道:“是的,校长。‘燕京一号’作为一种全新的有机复合材料,其长期稳定性和低成本量产工艺,确实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两大核心技术瓶颈。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它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吴国栋校长闻言,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一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沉吟片刻,才缓缓说道:“嗯,这个……我理解。任何一项颠覆性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他顿了顿,看着秦风,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鼓励:“不过,小秦啊,我对你,对你的团队,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相信,凭你们的聪明才智和我们燕京大学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些所谓的‘瓶颈’,迟早都会被你们踩在脚下,变成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钱不够了,跟我说!设备不够用了,跟我说!人手不足了,还跟我说!”吴国栋校长猛地一拍胸脯,豪气干云,“学校就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只要能解决问题,要什么给什么!咱们燕京大学,不差钱!也不差人!”
虽然吴校长这番话,依旧带着几分他特有的“土豪”气息,但秦风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诚与决心。
“谢谢校长!”秦风心中一暖,“有学校和国家做后盾,我们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哈哈,这就对了嘛!”吴国栋校长又恢复了那副乐呵呵的模样,“对了,小秦啊,我最近呢,也帮你联系了几家国内顶尖的能源集团、材料公司,还有一些国家级的战略投资基金。他们都对你的‘燕京一号’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跟你深入交流一下,探讨一些……嗯,商业合作的可能性。你看……”
秦风闻言,眉头微微一挑。这位校长,还真是……时刻不忘他的“商业版图”啊。
不过,他也理解吴校长的良苦用心。室温超导的研发,耗资巨大,如果能尽早引入一些有实力的商业伙伴,不仅能缓解学校的财政压力,也能为后续的产业化应用铺平道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