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322章 “秦之队”正式组建!目标:将超导黑科技照进现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2章 “秦之队”正式组建!目标:将超导黑科技照进现实!

秦风点头道:“正是如此。我在听证会上虽然展示了三家国际顶级实验室的验证数据,但那毕竟是‘借船出海’。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在某些极端条件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上,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赵铁柱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正是我们急需的。而且,我了解到,他为人踏实肯干,动手能力极强,是个典型的‘技术狂人’,这种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解决大问题。”

第三份简历,则显得有些“特殊”。简历的主人名叫钱学森……不,是钱理群(为避免与历史名人重名,此处虚构)。钱理群,45岁,燕京大学理论物理博士,现任燕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理论中的强关联电子体系和拓扑物态,在圈内也算小有名气,发表过多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但与其他那些光鲜亮丽的申请者相比,钱理群的履历,似乎并没有那么“耀眼”。而且,他还是燕大本校的老师,年龄也比秦风大了不少。

“钱理群……是我们学院的?”刘仁轨院士有些意外,“我对他有点印象,是个搞理论的,平时话不多,但治学很严谨,就是……好像在科研上一直没能取得太大的突破,评正教授都评了好几次没评上,有点‘怀才不遇’的意思。”

秦风微微一笑:“刘老师,您说的没错。钱老师在传统的强关联理论方面,确实有很深的积累。但或许正是因为常年沉浸在经典理论的框架内,他的思维反而受到了一些束缚。我之前在准备听证会的时候,曾经就一些理论问题,与钱老师进行过几次非正式的交流。我发现,他对我们提出的那套全新的超导机制,虽然一开始也充满了困惑和质疑,但他并没有像Y教授那样固执己见,而是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欲望和开放心态。他甚至能从一些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经典理论的细微之处,为我的新理论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和印证。”

“最重要的是,”秦风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欣赏,“我能感觉到,钱老师对物理学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纯粹的。他渴望突破,渴望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只是……可能一直缺少一个合适的契机,或者说,一个能够点燃他内心火焰的‘引路人’。”

刘仁轨院士听完秦风的这番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你是想……给这些在传统道路上遇到瓶颈,但依然怀揣着科研梦想的人,一个新的机会,一个新的平台?”

“可以这么说。”秦风坦然道,“科学的进步,不仅仅需要天才的灵光一现,更需要无数热爱科学、默默耕耘的‘螺丝钉’。我相信,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土壤和阳光,他们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而且,有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前辈加入,对于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平衡。”

除了这三位,秦风还挑选了另外两位在量子化学计算和材料微结构表征方面有突出专长的年轻博士后。至此,“秦之队”的初代核心成员,算是有了初步的雏形。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秦风亲自与这几位候选人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与林婉清的交流,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两人从有机π共轭体系的分子轨道理论,聊到超分子自组装的动力学过程,再到新型功能材料在光电器件和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前景,越聊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林婉清对秦风那远超年龄的深厚学识和前瞻性视野佩服不已,当场便表示愿意放弃在德国的一切,全职加入“秦之队”,追随秦风一同开创有机超导的新纪元。

与赵铁柱的交流,则充满了“技术宅”的硬核气息。秦风向他描述了在“墨子一号”制备和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极端条件下的仪器难题,例如如何在原子尺度精确控制薄膜生长,如何在皮秒级时间尺度上捕捉电子的瞬态行为,如何在特斯拉级别的强磁场下进行无扰动的磁学测量等等。赵铁柱听得是双眼放光,时不时地提出一些极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思路,两人一拍即合,当场就勾肩搭背地开始讨论起了如何对实验室现有的几台“老爷机”进行“魔改升级”。

而与钱理群副教授的交流,则更像是一场心灵的碰撞。秦风并没有过多地谈论具体的科研细节,而是与他分享了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理解,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打破常规、挑战权威的勇气。钱理群这位在学术圈沉浮多年,早已被各种现实磨平了棱角的“中年学者”,在秦风那充满激情与理想主义光芒的感染下,仿佛重新找回了年轻时对物理学最初的那份热爱与执着。他当场便向秦风表达了“愿执弟子之礼,追随左右,共攀科学高峰”的决心,甚至还开玩笑说,以后在实验室里,就让秦风叫他“老钱”或者“钱师傅”,千万别再叫“钱老师”了,他可当不起“秦神”的老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