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秦之队”专属的尖端材料实验室内。
当秦风那句“我好像……已经有那么一点点……不太成熟的小想法了”如同定海神针般落下,实验室里原本有些凝重和沮丧的气氛,瞬间被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与振奋所取代。
“秦哥!你……你又有思路了?”李浩的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仿佛看到了救星从天而降,“快说说!快说说!是什么好办法?是不是又能像上次一样,直接从理论上碾压,然后实验上一锤定音?”
陈静和张伟也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秦风,眼神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崇拜与信任。在他们心中,秦风就如同无所不能的“科学之神”,似乎任何看似无解的难题,到了他手里,总能迎刃而解。
新加入的三位“大将”——林婉清、赵铁柱和钱理群,虽然与秦风相处时间不长,但通过之前听证会上的惊艳表现以及这几日短暂的接触,也早已对这位年轻得过分的团队领导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刻听到秦风似乎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他们也是精神一振,洗耳恭听。
秦风看着众人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微微一笑,却并没有急于将自己脑海中由系统辅助推演出的、尚处于雏形阶段的“量子围栏磁通钉扎”理论和盘托出。毕竟,那个理论还涉及到一些超越当前时代认知的物理概念,直接说出来,恐怕会把这些“小伙伴”们给吓到。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循循善诱的语气说道:“思路嘛,确实有那么一点。不过,还很不成熟,需要我们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完善。我只是觉得,既然问题出在‘磁通钉扎’上,那么我们的突破口,自然也应该从这里入手。”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磁通钉扎”四个大字旁边,画了几个问号。
“传统的磁通钉扎,无非是通过在材料中引入各种缺陷,比如位错、晶界、第二相沉淀物、或者纳米尺度的孔洞等等,来充当钉扎中心,阻碍磁通线的运动。”秦风缓缓说道,“但是,对于我们这种有机-无机复合的‘墨子一号’超导体来说,其微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与传统的金属或氧化物超导体截然不同。简单地照搬那些经典方法,恐怕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破坏材料本身的超导相。”
林婉清点了点头,深以为然:“秦师兄说得对。有机大分子的柔性和不稳定性,以及有机-无机界面处的复杂相互作用,使得我们很难像在金属中引入位错或者在陶瓷中掺杂纳米颗粒那样,去精确地控制钉扎中心的类型、尺寸和分布。”
赵铁柱也摸着下巴,瓮声瓮气地说道:“而且,就算我们能引入一些钉扎中心,如何保证这些钉扎中心在极强的磁场和极大的电流密度下,依然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钉扎力,不被磁通线‘撕裂’或者‘拖垮’,这也是个大问题。我以前搞超导磁体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种‘钉扎失效’导致磁体失超的情况,非常头疼。”
钱理群副教授则从理论层面补充道:“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对于‘墨子一号’这种全新超导机制下的涡旋态物理,理解还非常有限。磁通线的量子化行为、涡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材料微观结构的耦合机制,都可能与传统超导体存在显着差异。如果我们不能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那么所谓的‘优化钉扎’,很可能就只是盲人摸象,碰运气而已。”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将强磁场下“失超”这个难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剖析得淋漓尽致。实验室内的气氛,也再次因为这些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而变得有些沉重。
秦风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脸上始终带着那抹淡然的微笑。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团队成员们充分认识到问题的难度,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求知欲和挑战欲。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秦风适时地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看来,要降服‘强磁场失超’这只拦路虎,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嗯,‘颠覆性’的思路和‘黑科技’级别的手段了。”
他话音刚落,脑海中那熟悉的、只有他能听见的系统提示音,便恰到好处地响了起来!
【叮咚!检测到宿主及其领导的“秦之队”正面临重大科研挑战——“常温超导材料在强磁场下的失超问题”!】
【该问题已成为制约“墨子一号”超导体走向大规模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
【学神黑科技系统,致力于帮助宿主攻克一切科学难题,引领人类文明走向星辰大海!现根据当前情况,特为“秦之队”发布首个团队协作型挑战任务!】
秦风心中一动,来了!
他知道,每当系统发布这种“挑战任务”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他距离解锁新的“黑科技”或者获得强大的“外挂”,又近了一步!
【团队协作型挑战任务发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