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秦哥(师兄/教授),您有什么高见?”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他,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秦风微微一笑,走到白板前,擦掉了之前写的那些关于“传统缺陷钉扎”的关键词,然后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几个全新的、充满了科幻色彩的词语:
“量子限域效应(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人工能带工程(Artificial Band Engineering)!” “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调控!” “拓扑缺陷钉扎(Topological Defect Pinning)!”
这些名词一出,实验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就连理论功底深厚的钱理群副教授,在看到“拓扑缺陷钉扎”这个词时,也是瞳孔猛地一缩,脸上露出了震惊与思索交织的复杂表情。
“秦……秦师兄,您……您这是要……”林婉清有些结巴地问道,她感觉秦风提出的这些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她所熟悉的有机化学和材料学的范畴,更像是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理论探索。
秦风点了点头,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没错!既然传统的‘打补丁’式的钉扎方法效果不佳,那我们为什么不另辟蹊径,从更深层次的量子物理原理入手,去设计一种全新的、内禀的、甚至可能是……自适应的磁通钉扎机制呢?”
“我的初步设想是,”秦风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众人的脑海中掀起滔天巨浪,“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墨子一号’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原子尺度的精密调控,例如,在有机分子链的排布和无机晶格的堆叠方式上,引入特定周期的‘量子势阱’或‘人工超晶格’结构,利用量子限域效应,来改变材料局域的电子能带结构,从而在磁通线核心周围形成一种‘能量壁垒’,将其牢牢地‘囚禁’起来?”
“更进一步,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近年来在拓扑材料领域取得的突破,通过调控材料内部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或者引入特定类型的‘拓扑缺陷’(例如斯格明子、磁单极子等),利用这些拓扑缺陷对磁通线产生的非平凡相互作用,来实现一种更为稳定、更为高效的‘拓扑钉扎’?”
“甚至,我们是否可以设计一种‘智能’的超导材料,它能够根据外界磁场的变化,自动调整其内部的钉扎中心分布和钉扎强度,从而实现对磁通线的‘动态自适应钉扎’?”
秦风的这一连串“异想天开”的设想,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是目瞪口呆,心神俱震!
这些想法,太……太大胆了!太……太前沿了!
甚至可以说,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现有的知识框架和技术手段所能触及的范围!
“秦……秦哥,您……您说的这些,听起来……好像比直接手搓原子弹还难啊……”李浩咽了口唾沫,感觉自己的脑容量已经严重不足了。
赵铁柱也是一脸懵逼,挠着头道:“量子势阱?人工超晶格?拓扑缺陷?这些玩意儿……能用我们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做出来吗?我怎么感觉……像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
就连钱理群副教授,这位理论物理的“老兵”,此刻也是眉头紧锁,沉吟道:“秦教授,您的这些想法,确实……极具颠覆性和启发性。从理论上讲,利用量子效应和拓扑特性来实现磁通钉扎,其潜力确实远非传统方法可比。但是……其理论计算的复杂度和实验实现的难度,恐怕也是……指数级的增长啊!这……这几乎是在挑战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极限了!”
实验室内的气氛,再次因为秦风这些“石破天惊”的设想而变得有些……诡异。
如果说之前他们面对的是一只凶猛的“拦路虎”,那么现在,秦风给他们指出的,仿佛是一条通往“屠龙宝藏”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上,却布满了九九八十一难,妖魔鬼怪横行,一不小心就可能粉身碎骨。
秦风看着众人脸上那既兴奋又忐忑的表情,心中暗笑。
他知道,系统发布的这个【超导之盾:征服强磁场】任务,其难度绝对不低。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科研思路,别说三个月,就是三年,也未必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他刚才抛出的那些“大胆设想”,其实正是系统在他接受任务后,通过【知识熔炉】和【理论极限推演】功能,为他初步勾勒出的几个最具潜力的技术路线图!
虽然具体的实现细节还需要他和团队成员们去摸索、去攻关,但大方向,已经有了!
“各位,”秦风的脸上,再次露出了那标志性的、充满自信的笑容,“我知道,我刚才说的这些,听起来可能有些……天方夜谭。但是,科学的魅力,不就在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