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332章 论文刷屏模式!《格物》编辑部的“秦风专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2章 论文刷屏模式!《格物》编辑部的“秦风专栏”?

燕京大学,物理学院,“秦之队”专属实验室。

如果说前段时间的实验室,氛围是“紧张而有序的攻坚”,那么现在,这里简直就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学术成果打印机”外加“顶级期刊快递中转站”,甚至可以说是“诺贝尔奖批发中心”的雏形。

自从秦风宣布团队进入“科研成果井喷期”,并将之前在常温超导材料的各种潜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如超导储能装置的小型化与高效化、高灵敏度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设计、超导滤波器在通讯领域的应用等)积累的诸多突破性进展,开始系统性地整理、撰写成学术论文后,整个“秦之队”的画风就彻底变了。实验室的咖啡消耗量直线上升,打印机墨盒的更换频率堪比F1赛车的换胎速度。

“下一篇!《基于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超导薄膜的高灵敏度太赫兹探测器设计与性能研究》,初稿谁负责润色一下英文摘要?记得用词要精准,同时也要……嗯,稍微低调一点,别吓到审稿人。”秦风端着一个印有“格物致知,上下求索”的巨大搪瓷缸子,里面泡着浓得发黑的普洱,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问“今天中午食堂的红烧肉是甜口还是咸口”。

“我来我来!”负责理论计算的张伟博士,顶着两个堪比国宝熊猫的硕大黑眼圈,却精神亢奋得如同打了三斤鸡血,他猛地举手,差点把鼻梁上的厚底啤酒瓶眼镜给甩飞出去,“秦哥,您这篇论文里提出的那个‘量子隧穿增强型太赫兹吸收与雪崩光电转换耦合模型’,简直是……是神来之笔中的神来之笔!我昨晚熬夜推演了一遍,感觉自己的理论物理三观又被您老人家给按在地上摩擦了一百遍啊一百遍!太精妙了!我保证把摘要写得既能体现您思想的深邃,又不至于让那些凡人审稿专家当场道心破碎!”

“行,那你尽快,注意用词,别太凡尔赛。”秦风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转向负责材料合成与表征的林婉清博士,这位从德国毅然归来的有机化学才女,此刻正对着一台超高分辨率的原子力显微镜,仔细观察着某种新型超导薄膜的表面形貌,神情专注而又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

“林博士,你们小组那篇关于‘常温超导储能器件小型化与能量密度倍增的新路径探索——兼论界面量子电容效应的宏观体现’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了吗?我看了初稿,实验部分非常扎实,数据也堪称完美,但理论解释部分,我觉得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特别是关于那个‘动态界面电容隧穿增强’在高能量密度储存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最好能给出一个更清晰的物理图像,让那些老外一看就跪下唱《征服》。”

林婉清博士闻言,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美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语气中带着一丝只有顶尖科学家才有的自信与从容:“秦师兄放心!数据已经全部补齐,并且按照您的提示,我们又进行了一轮针对性的优化实验,通过引入您设计的‘三维共轭有机分子锚定技术’,成功将超导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在原有基础上又提升了15.7%!相关理论解释,我和钱教授正在加班加点地完善,争取今天下午就能把修改稿和补充实验数据一起打包发给您审阅!保证让那些审稿人看得明明白白,跪得心服口服!”

“很好,效率很高。”秦风赞许地点了点头,目光又投向了负责实验操作的李浩和陈静这对“黄金搭档”。

“《‘墨子二号’复合超导线材在纳秒级脉冲强磁场下的动态响应与超高稳定性研究》,这篇的实验数据图表,陈静你再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所有误差棒的标注、统计分析的显着性水平都准确无误,不要给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审稿人留下任何口实。李浩,你小子把相关的实验视频剪辑一下,尤其是那个弹丸击穿十层钢板的慢动作回放,多来几个特写镜头,做一个酷炫一点的动态演示GIF,附在论文的补充材料里,给那些审稿人一点小小的‘华夏功夫’震撼!”

“放心吧秦哥!保证让他们看得眼珠子都掉出来,膝盖直接焊死在地上!”李浩拍着胸脯,一脸的得意洋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外国审稿专家们目瞪口呆、三观尽碎的精彩表情。他现在最喜欢干的,就是把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无奇”的实验数据,在秦风的“点石成金”之下,变成一篇篇足以让国际同行“高山仰止,五体投地”的顶级“神作”。

至于团队里的两位“老将”——精密仪器专家赵铁柱工程师和凝聚态理论“大拿”钱理群副教授,则分别在“基于新型常温超导谐振腔的超高品质因数滤波器在下一代星地一体化通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和“‘量子围栏’磁通钉扎理论的进一步拓展及其在构建拓扑保护超导量子比特中的实验验证方案”这两个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课题上,带领着各自的小分队,进行着艰苦卓绝却又充满了无限希望的探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