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402章 导师们的“烦恼”!“这学生,我们该怎么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2章 导师们的“烦恼”!“这学生,我们该怎么教?”

这话一出,张卫东和王浩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但笑容里却充满了无奈。

“老李你这话可就诛心了啊!”张卫东院士摆摆手,“不过说真的,我昨天甚至产生了一个荒谬的想法——要不,我们三个拜他为师算了?他研究‘宇宙能量之心’,肯定缺材料方面的支持,我这材料学院院长的名头,给他打打下手,应该还够格吧?”

“哈哈哈!”王浩然教授也乐了,“老张你这是要把自己卖了还要帮着数钱啊!不过,如果他真能在新型计算模式上有所突破,我倒是很乐意把我们信息学院最顶级的实验室和计算资源都向他开放,让他随便折腾!”

秘书小刘在旁边听得是目瞪口呆,手里的托盘都差点端不稳。我的天!这三位平日里在各自领域说一不二的泰山北斗,今天这是怎么了?集体“凡尔赛”吗?还是说那个叫秦风的新晋博士生,真的已经逆天到了这种地步?

她突然想起昨天秦风来报到时,研究生院王主任那副恨不得把秦风供起来的表情,以及整个校园BBS上关于“三院士天团导师”的热议,当时还觉得有些夸张,现在看来,学校的反应还是太保守了!这哪里是“天团导师”,这分明是给“学术神明”配备的“护法长老”啊!

“这学生,我们该怎么教?”——世纪难题

轻松的调侃过后,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回归严肃。

“说正经的,”李明远院士收敛了笑容,表情凝重地说道,“秦风这孩子,他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某些方面,恐怕真的已经超过我们这些老家伙了。这博士生,我们该怎么‘指导’?总不能真的放任自流,让他自己摸索吧?那还要我们这三个导师干什么?挂个名吗?”

王浩然教授沉吟道:“传统的导师制,是以导师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向为主导,学生在导师的框架内进行学习和探索。但这一套,用在秦风身上,显然不合适。他的思维太活跃,知识面太广,而且……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他想起了秦风本科时用宿管阿姨的旧收音机爆改出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的事情,当时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天方夜谭”,第二反应是“哪个学生在恶作剧”,直到亲眼看到那台简陋却能稳定运行薛定谔算法的“怪物”,他才彻底服气。那玩意儿,完全颠覆了他对量子计算机硬件实现的认知。

张卫东院士也深有同感:“没错。就拿他那个‘食堂剩饭合成常温超导体’来说,虽然只是初步样品,性能还不完美,但其合成思路之清奇,简直是匪夷所思!我让我们院里最顶尖的几个超导材料研究团队去复现和分析,结果到现在还没完全搞明白其中的关键机理。你说,这样的学生,我怎么指导他搞材料?难道让他教我怎么用剩饭炼丹吗?”

他这话一出,连一向严肃的李明远院士都忍不住莞尔。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李明远院士摊了摊手,“我们不能用常规的眼光看待秦风,也不能用常规的方法培养他。学校把这个‘烫手山芋’,哦不,是‘稀世璞玉’交给我们三个,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啊。”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三位院士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秦风的潜力,同时又不至于因为自己的“指导”而束缚了他的发展。

这大概是燕京大学建校以来,导师们遇到的最“凡尔赛”的烦恼了——学生太牛逼,导师不知道该怎么教。传出去,估计能让全国高校的教授们都羡慕得流口水。

最终决议:最大限度的自由与全方位的支持

良久,还是李明远院士打破了沉默。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可能不太成熟,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参详。”

“老李快说!”张卫东和王浩然都精神一振。

“既然我们无法在具体的科研细节上给予秦风太多‘指导’,甚至可能会限制他的奇思妙想,那我们不如转变一下角色。”李明远院士说道,“我们的‘指导’,可以更多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略方向的建议。秦风虽然天资绝顶,但毕竟年轻,在大方向的把握上,我们这些老家伙或许还能提供一些经验和前瞻性的判断,帮助他少走一些弯路,或者在他面临多个选择时,给出一些更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或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建议。”

王浩然教授点了点头:“有道理。年轻人容易一头扎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时候可能会忽略更宏观的层面。我们可以在战略高度上为他‘导航’。”

“第二,顶级资源的协调。”李明远院士继续说道,“秦风的研究,无论是‘宇宙能量之心’的深化,还是新型计算模式的构建,都必然需要海量的资源支持——顶级的实验室、最先进的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甚至可能需要跨学科、跨机构的协作。这些,单凭他一个学生,是很难搞定的。但我们三个,凭借各自在学校和学术界的能量,完全可以为他铺平道路,让他心无旁骛地进行研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