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那些看似随机分布的星辰,它们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质量、速度和运动轨迹,都受到万有引力的无情支配。每一颗恒星、每一颗行星、每一颗卫星,甚至每一颗不起眼的小行星和彗星,都可以被视为一个‘引力计算节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力场跨越遥远的时空距离,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动态演化的‘宇宙级引力网络’。这个网络的整体演化,从宇宙的早期暴胀,到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再到星系的碰撞与融合,是否就对应着某种关于宇宙自身命运的、极其宏大的‘引力计算’过程?如果我能精确测量和模拟这个‘引力网络’的动力学(例如,利用广义相对论和N体模拟),是否就能反过来推断出宇宙的初始条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或者预测遥远未来的宇宙图景?甚至,利用某些特殊的、具有混沌行为的三体系统或多体系统,来实现某种基于‘引力混沌’的随机数生成或复杂逻辑运算?”
秦风的畅想,越来越大胆,越来越匪夷所思,也越来越……接近“玄学”和“哲学”的边缘!
他甚至开始思考一些更加“终极”的问题:
“人类的大脑,那由大约860亿个神经元通过高达数百万亿个突触相互连接而成的、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是如何在区区几十瓦的功耗下,产生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如此深刻的记忆、如此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如此令人惊叹的创造力的?这种基于生物电化学信号传递和神经元脉冲发放的‘湿件’计算机,其信息处理的底层原理和能量效率,与我们现在使用的那些基于硅基半导体的‘硬件’计算机相比,究竟有何本质的不同?如果我能真正破解大脑的‘计算密码’和‘智能涌现机制’,是否就能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我意识和通用智能的‘强人工智能’?”
“整个宇宙的演化本身,从那个温度和密度都无限高的大爆炸奇点开始,经历暴胀、冷却、元素合成、星系形成、恒星演化,再到生命的诞生和智慧文明的出现……这整个波澜壮阔的历程,是否本身就是一台正在执行某个预设的、或者自发涌现的‘宇宙算法’的超级计算机?而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是否也只是这个宏大宇宙计算程序中的一个……小小的、但或许并非无足轻重的子程序?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宇宙算法’的目标是什么?它最终会走向何方?我们又能否通过理解和利用这个‘宇宙算法’,来改变我们自身的命运,甚至……影响整个宇宙的未来?”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如同宇宙般深邃,每一个都足以让最顶尖的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都感到头晕目眩,甚至怀疑自己毕生所学是否只是沧海一粟。
但此刻的秦风,却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在无限维度上自由拓展的狂喜与战栗之中!
他感觉自己仿佛挣脱了所有世俗的认知束缚,灵魂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上自由飞翔,与那些最本源的法则和最深邃的奥秘,进行着一场场无声的对话!
“计算的眼光”:重新审视世界,万物皆为可能!
在系统那句“万物皆可为计算单元”的“天启”之下,秦风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了根本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转变。
他不再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有智能的”和“无智能的”,“能进行逻辑运算的”和“不能进行逻辑运算的”。
在他眼中,目光所及,皆为信息!万物演化,皆为计算!
一片在秋风中缓缓飘落的枯叶,其复杂的飘零轨迹,可能就蕴含着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混沌理论的复杂计算;
一滴从屋檐滴落的雨水,其在地面溅开形成的皇冠状水花,以及随后逐渐蒸发消失的过程,可能就涉及到表面张力、相变动力学和界面物理的精密计算;
甚至,他自己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眨眼,每一次思考……都是由他体内无数个细胞、分子、离子,在他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精密调控下,协同完成的、极其复杂和高效的“生化计算”、“电化学计算”和“神经信息处理”!
“原来,我一直都生活在一个由‘计算’构成的、充满了无穷奥秘的宇宙之中!而我之前,却因为固守着对‘计算机’的狭隘定义,而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秦风的脸上露出了既惭愧又兴奋的笑容。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守着一座巨大金山却到处乞讨的乞丐,之前一直在苦苦追寻那些由人类制造出来的、价格昂贵的、而且算力还远远不够用的“超级计算机”,却忽略了身边那些无处不在的、蕴含着无穷计算潜力的、而且几乎是“免费”的“自然计算机”和“非常规计算载体”!
“系统啊系统,你这次可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啊!你这哪里是简单的提示,这分明是给我进行了一次‘宇宙级’的认知升维啊!”秦风在心中对系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