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仓库出来,秦风又在校园里一些偏僻的角落转悠,比如废弃的实验室外墙,或者一些即将拆迁的老旧教工宿舍楼附近。他希望能找到一些被随意丢弃的,更“野生”的电子垃圾。
中午吃饭的时候,秦风接到了老妈的电话。
“儿子啊,最近学习怎么样啊?身体还好吧?有没有按时吃饭啊?”电话那头,是老妈熟悉而温暖的唠叨。
“妈,我挺好的,吃得饱睡得香,科研也……渐入佳境。”秦风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充满阳光。
“那就好,那就好。你爸还说呢,你搞的那个什么……‘秦氏什么模型’,听你导师说,好像挺厉害的,就是太超前了,连国家都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给你用?”老妈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秦风心中一暖,笑道:“妈,您放心吧,山人自有妙计。我最近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嗯,信息处理范式,利用一些……呃,具有特殊历史沉淀的科技遗物,来实现计算能力的飞跃。简单来说,就是‘变废为宝’,用老祖宗的智慧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老爸略带困惑的声音:“儿子,你……是不是在说相声呢?什么科技遗物?老祖宗的智慧?你可别把自己搞得神神叨叨的。踏踏实实做学问,别净想些歪门邪道。”
秦风哭笑不得:“爸,您放心,我这是正儿八经的科学探索,有理论依据的!您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挂了电话,秦风扒拉着碗里的饭,心中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连父母都觉得“不靠谱”的事情,或许,才真正蕴含着颠覆性的可能!
一下午的时间,秦风几乎把燕大校园里所有可能存在“老旧电子设备”的犄角旮旯都翻了个遍。他甚至还真的从一个即将被清理的废品堆里,淘到了一台外壳破裂的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卡带录音机。只可惜,这些东西要么损坏得太严重,要么其内部结构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灵感。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校园。拖着疲惫的身体,秦风漫无目的地朝着博士生宿舍楼走去。一天的“寻宝”无果,让他多少有些沮丧,但那股源自系统提示的信念,依然在他心中燃烧。
“难道我的方向又错了?‘万物’的范围还是太广了……”秦风一边走,一边低头沉思。
就在他经过自己所住的博士生宿舍楼一楼时,一阵若有若无、带着明显“滋啦滋啦”电流杂音的戏曲声,如同游丝般钻入了他的耳朵。
这声音……有点耳熟。
秦风的脚步猛地一顿,他抬起头,循着声音望去。
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楼拐角处,宿管阿姨那间小小的管理室窗台上。
那是一个普通的黄昏,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房间里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朦胧的光晕。窗台上,靠近玻璃的地方,静静地摆放着一台老旧的收音机。
那是一台“熊猫牌”电子管收音机。
秦风的瞳孔在看清那台收音机品牌和样式的瞬间,骤然收缩了一下。
这台收音机,绝对是上了年头的老古董了。它的外壳是那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深棕色胶木材质,边角处已经因为岁月的磨砺而露出了些许泛白的底色,几处不起眼的磕碰和划痕,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诉说着它经历过的风霜。机身上那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商标,颜色也有些黯淡了,但依旧清晰可辨。
此刻,这台老旧的熊猫牌收音机,正尽职尽责地工作着。只是,它发出的声音,实在不敢恭维。那“滋啦滋啦”的电流干扰声,几乎要盖过戏曲本身。隐约可以听出,播放的似乎是豫剧《花木兰》的某个选段,那激昂婉转的唱腔,被电流声切割得支离破碎,却又顽强地在黄昏的空气中回荡。
收音机的旁边,一把老式的竹制摇椅上,宿管阿姨正斜靠着,脑袋一点一点地,显然是进入了梦乡。她约莫五十多岁的年纪,身材微微发福,脸上带着操劳过后的疲惫,但嘴角却似乎挂着一丝满足的浅笑,仿佛梦中也沉浸在那模糊不清的戏曲声中。摇椅随着她均匀的呼吸,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吱呀”声,与收音机的杂音和戏曲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了生活气息,却又带着几分落寞与怀旧的画面。
窗台上,还摆着一盆长势不算太好的吊兰,几片叶子有些发黄。收音机的顶上,落着一层薄薄的灰尘,显然平日里并没有得到太精心的照料。
就是这样一台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可以说是“破旧”的收音机,却在秦风的目光与它接触的刹那,让他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在了原地。
他的心脏,没来由地漏跳了一拍。
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喧闹的校园、归巢的鸟鸣、远处篮球场上的呼喝……所有声音都在迅速远去。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那台在夕阳下“滋啦滋啦”唱着戏曲的老旧收音机,以及宿管阿姨那安详的睡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