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短篇民间故事 > 第642章 因果如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前有个张老汉,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有才早早成了家,娶了媳妇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女儿张兰,待字闺中尚未出嫁。

可这张有才两口子,对自家老爹那是相当不待见。他们瞧着张老汉年事已高,干活啥的都使不上劲了,便觉得他成了个只会吃闲饭的累赘。可怜张老汉一把年纪了,还得每日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山砍柴,就为了能换点微薄的生活费,勉强维持生计。

这天,张老汉像往常一样在山上砍柴。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喊声:“救命啊!”张老汉心里“咯噔”一下,赶忙循着声音跑过去。这一看,可把他吓了一跳,只见一只体型硕大、花纹斑斓的大花豹子,正紧紧追着一个妇人,那妇人吓得脸色煞白,脚步踉跄。

张老汉这人,心地善良得很,压根儿就没多想,抄起手里的柴刀就冲了上去。他拼尽全力与那花豹子周旋,费了好大的劲儿,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总算把那花豹子给赶跑了。可他自己也没能讨到好,胳膊上、腿上都被花豹子抓得血肉模糊,鲜血直流,疼得他直咧嘴。

等缓过神来,张老汉这才发现,自己救下的这个妇人好像有些不对劲。他试着问她话,可这妇人只是“嘿嘿”傻笑着,一问三不知,连自己姓甚名谁、家住哪儿都记不清了。

张老汉犯了难,看着这受伤的傻妇人,又瞅瞅自己身上的伤,无奈之下,只能忍着疼,一瘸一拐地把傻妇人领回了家。

儿子张有才和儿媳一看到老爹受伤回来,还带了个傻婆娘,顿时火冒三丈。张有才气得直跳脚,指着张老汉的鼻子就骂:“爹啊,您可真是能耐!本想着您上山砍点柴火换点钱,结果倒好,把自己弄成这副德行,还弄回个吃白饭的傻子,咱家粮食多得能堆成山了是吧?”

儿媳更是刻薄,她撇着嘴,一脸嫌弃地说:“爹啊,您看看您自己,都土埋半截的人了,指不定哪天两腿一蹬就走了,还有这闲心去救人?我看您啊,是想给自己找个老伴儿吧?咱家这小庙可容不下您这两尊大佛,要不您带着这傻子新媳妇一块出去过得了!”

女儿张兰正含着泪,小心翼翼地给爹爹包扎伤口呢,一听哥嫂这话,气得浑身直发抖。她涨红了脸,大声说道:“哥嫂子,你们还有没有良心啊?要不是你们嫌爹是累赘,爹用得着这把年纪还上山去拼命吗?爹救人是积德行善,你们怎么能说出这种没良心的话?”

儿媳一听,立马叉着腰,扯着嗓子骂道:“好你个死丫头,吃家里的喝家里的,还敢顶撞我?行,你们仨不是亲如一家吗?都给我滚,爱去哪去哪!”说着,就上手往门外推人。

张兰心都凉透了,她知道哥嫂早就想把这个包袱甩出去。她一抹眼泪,坚定地说:“走就走!爹,我养您,咱们走!”说完,便扶着受伤的爹爹,拉着傻妇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个冰冷无情的家。

张兰带着两人找了个破庙暂时安顿下来。可真是祸不单行啊,张老汉本来就伤没好,又因为哥嫂的事儿急火攻心,再加上一路折腾,一下子就病倒了,发起高烧来,整个人昏迷不醒。

张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庙里团团转。她没钱请大夫,只能守在爹爹身边,一边掉眼泪,一边用湿毛巾给爹爹敷额头。旁边的傻妇人看张兰哭得这么伤心,也急得抓耳挠腮,跟着“呜呜咽咽”地哭起来。

忽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把手伸到张兰面前,摊开手心,里面竟躺着一块温润剔透的玉佩。她结结巴巴地说:“卖……卖了看病。”

张兰又惊又喜,也顾不上多想,连忙谢过妇人,拿着玉佩就往当铺跑去。嘿,您还别说,这玉佩竟然当了整整十两银子呢!

张兰拿着钱,赶紧抓了药回来。张老汉吃了几天药,病情总算慢慢缓了过来。张兰又用剩下的钱买了块薄地,三人搭了个草棚,虽然简陋,但好歹也算有了个遮风挡雨的家。

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张兰勤快能干,傻妇人被张兰启名叫秀儿,别看她憨憨的,干起活来却是一把好手。三个人相依为命,互相扶持,这小日子也慢慢有了些生气。

这天,张老汉和秀儿下地干活去了,张兰一个人在家缝补衣服。突然,一群官兵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领头的官兵手里拿着一张画像,厉声问道:“这玉佩哪来的?”

张兰心里“咯噔”一下,害怕这玉佩惹出什么祸端,连累到秀儿,便赶紧说道:“是我捡的。”

官兵哪会相信她的话,正要动手抓张兰,这时,张老汉和秀儿正好回来了。官兵们一看到秀儿,眼睛都直了,赶忙掏出画像仔细比对,确认无误后,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客客气气地把三人请到了县衙。

原来,这傻妇人秀儿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她是新上任的周县令的亲娘。当初,她陪着儿子上任,半路上遇到了一伙山匪。那些护卫们拼死抵抗,才让她侥幸逃了出来。可她因为惊吓过度,就变得傻乎乎的,连自己是谁都记不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