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假千金回村种田,真豪门痛悔发颠 > 第121章 水牛奶做的馒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谁知道时隔一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出现,而且还是幼儿食品安全问题。

看着幼小的孩子无助地躺在病床上,许多家长下定决心,宁愿多花点钱,多辛苦点大人,也要给孩子们吃健康的饭菜。

于是夏芜的蔬菜包订单又一次激增。

水牛买回来的前三天时间,夏芜几乎泡在牛棚里,按照网上学来的饲养方法亲自照顾每一头牛,一开始产奶水牛的产量并不高,夏芜给它们喂草料食,经常往它们喝的水里加一些灵泉水。

也就喂了几天,等水牛适应搬家后的生活,她就没再刻意喂灵泉水,这些大家伙很快接受了新环境。

它们不仅吃草,有时候发蔬菜包摘下来的一些有虫洞的叶子也被收集过来喂给水牛,水牛们来者不拒。

买回来一周后,二十八头水牛每天产奶将近三百斤,除了公司员工喝,带回去给家人喝,其他的都被夏芜用来做水牛奶馒头。

王月霞又有了一项新任务,每天做完早饭,她就用水牛奶和几大盆面,等下午面开了,就开始做馒头。

一开始夏芜让她做馒头只是想让村里员工吃,后来馒头做的实在太多了,压根吃不完。

这时候夏芜就想到自己那些粉丝了。

每当有什么新品,她总是能及时想到粉丝。

把水牛奶做的馒头发群里,夏芜悄咪咪地问:“有人想吃馒头吗?没加一滴水,纯用水牛奶做的馒头,价格有点小贵,三块钱一个,有需要的可以投个票,我统计下人数决定要不要上架。”

罗一旺一家就在群里,当他看到群里的投票时,投票已经压倒性呈现要买馒头的状态了。

一看见是水牛奶馒头,罗一旺就想到那次带老婆儿子去杨沟村玩,被邀请着喝过一次的水牛奶,那滋味确实不错。

回来后,他把家里的牛奶都换成水牛奶,但总感觉没有杨沟村产的水牛奶好喝。

想到这里,罗一旺赶紧问道:“是村里养的水牛产的水牛奶做的馒头吗?”

夏芜对罗一旺没什么印象了,老实回道:“是的,前不久我买了几十头水牛,产奶多,消耗不完,就想着做成馒头。”

“那我要买!”

罗一旺赶紧点了投票,“什么时候上架?我要多买点!”

巧合的是,罗一旺和老郑一个城市,幼儿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自然也影响到他们,他和老婆就一个儿子,养的白白胖胖,可不能让外面不健康的东西给祸害了。

做夏芜的粉丝就这点好,从蔬菜到水果,都是健康的。他们家里平时买蔬菜水果都是从夏芜这里买,现在又有了馒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上架稻米。

夏芜没在快抖上架馒头,怕网友太热情,供货不及时,又是群内特供,不过夏芜现在有九个粉丝群,一群有一千人,其他那个群各有五百,加起来都有五千个粉丝了。

这些粉丝粘度很高,每次有什么新品上线他们必然会买。

确定有销量后,夏芜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馒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做好的馒头要真空包装,还要发冷链,以免坏掉,运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夏芜为了不赔钱,馒头定价三块钱个,个头不算特别大,夏芜要想吃饱,都得吃起码三个。

没办法,水牛奶的价格在这里放着,太便宜没利润。

价格摆在这里,夏芜也不想放快抖链接上,免得惹来争议,她和以往一样,把牛棚里的水牛生活视频发到群里,还有做馒头的员工健康证,以及她们做馒头时装备齐全。

这么一来,粉丝也能更加放心。

员工做馒头并非在室外,夏芜把水井小院一楼的房间利用起来,密闭空间免得有脏东西搞上。

第一天,十来个员工干了四五个小时,做出来三千多个馒头,平均每小时做六百个馒头还要多,刚在微店挂上链接,馒头就被人抢完了。

三千多个馒头赚了一万块出头,扣除面粉、酵母粉、水牛奶、包装快递费人工费等隐形成本,小赚一笔。

三块钱一个的馒头并不是没人诟病,但当粉丝看到确实是水牛奶,而且和面的时候只加奶没加水,做馒头的人也都装备齐全,挺讲究,还都是纯手工馒头,考虑到这些,三块钱好像也没忍了。

偶尔买一次尝尝还可以,真把水牛奶馒头当成每天的主食,那花销可就太高了。

罗一旺不是那种在乎钱的人,那次带老婆孩子去杨沟村玩,他开的是一百多万的路虎,三块钱一个的馒头对他来说压根不是事。

所以他直接买了一百个馒头。

三百块钱不是他的极限,而且夏芜设置了限购,再多点就超快递费了。

乘风快递速度很快,下单不超过48小时,罗一旺就收到快递上门的消息,当着快递员的面签收快递,拆开大泡沫箱子,里面有冰袋,三个馒头装在一个真空袋里,一百个馒头,经过真空挤压包装后勉强装在泡沫箱子里。

罗一旺赶紧拆了两包,确认馒头没有变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