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上善若水,寻安 > 第178章 茯苓山药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程教授,我们成立了'好好吃饭俱乐部'。"她笑着介绍,"这是研发部的改良版,加了藜麦和鹰嘴豆。"

我尝了一口,谷物香气层次分明:"创新得很好,但基础方不能变。"

"明白!"她展示手机里的配方表,"茯苓山药占比永远不低于60%。"

这件事启发我们推出"基础方+个性化"服务。程明开发了小程序,用户输入体质症状后,系统推荐加减方案。

最令人惊喜的反馈来自养老院。护工们反映,老人喝粥后不仅消化改善,连长期服用的胃药都减量了。

"比吃药舒服多了。"一位九旬老人拉着我的手说,"这粥有'人味儿'。"

随着口碑发酵,学术界也来了兴趣。某食品工程教授带着研究生,用现代仪器分析传统工艺。

"太神奇了!"他看着数据惊呼,"铜锤捶打的茯苓,多糖提取率比机械粉碎高20%!"

"这就是'药食同源'的智慧。"我解释道,"古人不懂分子结构,但经验符合科学。"

谷雨时节,药膳馆举办了"传统烹饪与现代营养"研讨会。会上最轰动的是临床报告:茯苓山药粥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显着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食疗'。"主持会议的院士感慨,"这不仅是补充,更是替代疗法。"

研讨会后,那位女高管又来了,带着份商业计划书——她想投资建立"药膳疗养中心"。

"程教授,让更多人受益不好吗?"她真诚地问。

我沉思良久:"可以合作,但必须坚持三个原则:道地药材、传统工艺、个性化服务。"

夜深了,药膳馆的灯光依然温暖。程明整理着临床数据,小林剪辑着最新视频,郑淮安则在准备明天的药材。砂锅里温着的茯苓山药粥,散发着醇厚的香气。

这香气中,仿佛又见师父的身影。他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如今看来,这碗朴素的粥里,盛着最根本的养生之道——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或许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回归"慢慢滋养"的智慧。

窗外,早春的细雨悄然而至。明天又有新的患者要来,新的故事要写。而这一碗温粥,将继续温暖着被现代生活透支的身体,诉说着古老而永恒的真理:养生之要,首在养脾;养脾之法,贵在缓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