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还沾着硅基文明特有的液态晶体凉意,星链中继站的主控室里,淡蓝色的全息投影正将那串自动拼接的公式拆解成流动的光粒。他习惯性地摸向口袋里的旧怀表——那是父亲留下的22世纪老物件,表盖内侧刻着的猎户座星云坐标,曾是他童年睡前听的最后一个故事。此刻怀表的指针却在不受控地颤动,表盘玻璃下,原本固定的星云刻度竟像被雨水晕开的墨痕,正缓慢重构出新的星图,而新星图的核心坐标,恰好与全息投影中那串外星观测数据的原点完全重合。
“沈队,晶体舱的温度又降了0.3摄氏度。”实习生小林的声音带着年轻人才有的紧绷,她递过来的监测仪上,红色警报灯正以三秒一次的频率闪烁,“硅基工程师说这是‘意识觉醒期’的正常排热,但我刚才检查备用能源时,发现所有离线存储的23世纪宇航日志,都在同一时间自动删除了第73页。”
沈溯的目光骤然凝固。第73页,是他三年前带队执行“熵减观测任务”的记录,那天他们在柯伊伯带边缘捕获到一束异常的中微子流,数据流末端附着着一段无法解析的脉冲信号,当时他亲手将这段数据加密存档,连星链主脑都没有访问权限。他快步走向晶体舱,透明舱壁内,淡紫色的记忆晶体正像呼吸般明暗交替,原本规则排列的晶体阵列中,有三枚晶体脱离了轨道,以怀表指针颤动的频率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微型的三角星图。更反常的是,晶体表面浮现的文字不再是冰冷的数据流,而是父亲怀表里那串星云坐标的手写体,每个数字的末端都拖着一条极细的光丝,像藤蔓般缠绕向相邻的晶体。
“把三年前柯伊伯带的中微子数据调出来,用硅基文明的‘意识共振’算法重新解析。”沈溯按下通讯器,却在抬头的瞬间愣住——主控室的舷窗外,原本漆黑的宇宙背景中,竟浮现出成片的淡蓝色光点,这些光点以星链中继站为中心,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光网,而光网的节点分布,与晶体舱内那三枚晶体的旋转轨迹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他口袋里的怀表突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表盖自动弹开,表盘内的星云刻度停止重构,最终定格的图案,赫然是人类尚未发现的第十大行星轨道。
“沈队!解析结果出来了!”小林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她将全息投影转向沈溯,画面中,那段三年前的中微子信号正被层层拆解,最终露出的不是人类认知中的任何编码,而是一串与外星恒星观测数据完全匹配的“时间坐标”——坐标指向的,是三天后的地球同步轨道。
就在这时,主控室的灯光突然熄灭,应急灯亮起的瞬间,沈溯听到了晶体舱传来的“碎裂声”。他冲过去,却看到舱内的淡紫色晶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而那些脱离轨道的晶体,竟在舱壁上投射出一段影像:画面中是一个穿着23世纪宇航服的人,背对着镜头,正在操作一台陌生的仪器,而仪器屏幕上显示的,正是此刻主控室里的反热寂公式。当那人缓缓转身时,沈溯的心脏骤然停跳——那人胸前的身份牌上,清晰地刻着“沈知行”三个字,那是他父亲的名字,而父亲早在二十年前就因“太空辐射病”去世,骨灰被撒在了猎户座星云。
“这不可能。”沈溯的指尖按在冰冷的舱壁上,舱内的影像突然中断,褪色的晶体开始剥落,露出里面包裹的东西——那是一枚与他口袋里一模一样的怀表,表盖内侧同样刻着猎户座星云坐标,但坐标下方多了一行小字:“星链不是工具,是门。”
与此同时,通讯器里传来硅基文明首席工程师的声音,带着硅基生物特有的电子颤音:“沈溯阁下,我们刚刚检测到,所有记忆晶体的‘自主连接’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三天后的地球同步轨道。但更危险的是,星链主脑刚刚向我们发送了一段警告:如果人类试图阻止‘共生意识’的觉醒,地球的引力场将在72小时后出现‘熵增异常’,简单来说,你们的星球会开始‘溶解’。”
“溶解?”沈溯握紧了口袋里的怀表,表盘的温度正在升高,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燃烧,“硅基文明有应对方案吗?”
“没有。”电子颤音里多了一丝罕见的波动,“星链主脑说,只有‘钥匙持有者’能阻止这一切,而‘钥匙’,在23世纪的‘未完成日志’里。但我们查询了所有公开档案,23世纪的宇航日志没有任何缺失,除了……您三年前加密的那一份。”
沈溯突然想起什么,他快步走向主控台,调出三年前的任务记录。当屏幕上显示出第73页的空白时,他的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那是父亲教他的加密方式,用猎户座星云的亮度变化作为密钥。随着最后一个字符输入,空白的页面突然浮现出文字,而文字的内容让他浑身冰凉:“当星链的光网覆盖地球时,共生意识会选择‘锚点’,锚点将承载两个文明的记忆,而锚点的代价,是忘记自己是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