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89章 北疆定策(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丘力居见慕容皝背信弃义,十分愤怒,便派遣使者前往高句骊城,向杨帆求援,请求汉朝出兵帮助乌桓对抗东部鲜卑。杨帆见慕容皝已开始对乌桓发起进攻,担心其进一步扩张会威胁北疆的稳定,便答应出兵支援。他派遣赵云率领 3 万机动骑兵,前往柳城,协助乌桓部落抵御东部鲜卑。

赵云率领骑兵抵达柳城后,与乌桓骑兵组成联军,向东部鲜卑骑兵发起反击。东部鲜卑骑兵见汉军参战,不敢恋战,不得不撤军。此次战斗,东部鲜卑骑兵损失了 5000 名士兵和 1 万头牛羊,扩张势头受到遏制。

慕容皝的扩张政策和独断专行,引起了东部鲜卑内部部分首领的不满,其中以他的弟弟慕容仁最为突出。慕容仁是东部鲜卑右军的统领,负责保护粮草和牧民,他认为慕容皝过于注重对外扩张,忽视了内部的发展和牧民的生活,导致东部鲜卑的粮草消耗过大,牧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中平六年冬十月,慕容仁向慕容皝提出建议:暂停对外扩张,集中精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改善牧民的生活,待实力进一步增强后再考虑扩张。然而,慕容皝认为慕容仁的建议过于保守,不利于东部鲜卑的发展,便拒绝了他的建议,还下令将慕容仁的右军兵力从 2.6 万削减到 2 万,削弱了慕容仁的势力。

慕容仁见慕容皝不听劝告,还削弱自己的兵力,心中十分不满,便开始暗中联络东部鲜卑的其他首领,如田豫等,准备发动叛乱,推翻慕容皝的统治。田豫是东部鲜卑中军的副统领,因不满慕容皝独揽军权,也愿意与慕容仁合作。

他们秘密制定了叛乱计划:在中平六年春正月的 “祭天仪式” 上,趁慕容皝与各部首领聚集在祭台时,由慕容仁率领右军士兵发动突袭,田豫则在中军内部响应,控制中军的兵力,共同推翻慕容皝的统治。

然而,叛乱计划被慕容皝的弟弟慕容翰察觉。慕容翰是东部鲜卑左军的统领,对慕容皝忠心耿耿,他得知慕容仁和田豫的叛乱计划后,立即向慕容皝汇报。慕容皝得知消息后,十分愤怒,决定先发制人。

中平六年春正月,在祭天仪式举行的前一天,慕容皝下令逮捕了慕容仁和田豫,并召集东部鲜卑的各部首领,当众宣布了他们的叛乱罪行,将他们处死。同时,慕容皝还对东部鲜卑的军队进行了整顿,将右军和中军的部分士兵编入左军,由慕容翰统领,加强了自己对军队的控制

。经过此次内部整顿,东部鲜卑的权力更加集中于慕容皝手中,但也埋下了隐患 —— 部分部落首领因畏惧慕容皝的残暴,开始暗中与汉朝联络,寻求庇护。

3. 与汉朝的暗中角力

慕容皝深知汉朝是东部草原最大的威胁,在整顿内部的同时,也在暗中与汉朝进行角力。他派遣大量间谍潜入玄菟郡和辽东郡,收集汉朝的军事部署、粮草储备等情报;同时,他还暗中资助玄菟郡境内的一些不法之徒,煽动他们发动叛乱,扰乱汉朝的统治秩序。

杨帆早已察觉到慕容皝的小动作,他一方面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间谍活动,先后抓获了 50 余名鲜卑间谍,并处以死刑;另一方面,他还对玄菟郡境内的不法之徒进行了清剿,平定了 3 起小规模的叛乱,稳定了内部秩序。

为了遏制慕容皝的扩张势头,杨帆还采取了 “经济制裁” 的手段。他下令禁止汉朝商人与东部鲜卑进行贸易,切断了东部鲜卑获取中原铁器、丝绸等物资的渠道。同时,他还说服乌桓、高句骊等盟友,共同抵制与东部鲜卑的贸易,使东部鲜卑的经济陷入困境。

慕容皝见汉朝采取经济制裁,不得不调整策略,转而与朝鲜半岛的 “百济国” 建立贸易关系,出口东部草原的牛羊、皮毛,进口百济国的粮食和海产品。但百济国的实力较弱,无法满足东部鲜卑的物资需求,东部鲜卑的经济困境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拓跋力微在漠北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实力逐渐恢复,同时也在不断巩固与柔然部的联盟,试图在漠北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

1. 经济与军事的进一步发展

在经济方面,拓跋力微继续推行 “农业与畜牧业并重” 的政策。他组织牧民在黑石坡周边的河谷地带开垦了 10 万亩荒地,种植青稞、燕麦等耐寒作物,同时扩大了牧场规模,饲养了 5 万头牛羊和 1 万匹战马。为了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拓跋力微还从西域引入了新的农具和畜牧技术,如 “曲辕犁” 和 “分群饲养法”,使粮食产量和牛羊数量都有了显着提升。

在军事方面,拓跋力微对 “护卫军” 进行了扩编,将兵力从 1 万增加到 2 万,同时加强了对士兵的训练。他借鉴汉军的训练方法,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士兵每日需进行骑兵冲锋、格斗技巧、阵法演练等训练,同时还要学习兵法知识,提高军事素养。为了提升武器装备水平,拓跋力微还扩大了黑石坡铁矿的开采规模,增加了铁匠铺的数量,每月可打造 1000 把弯刀、500 支长矛和 1 万支箭支,武器供应得到了有效保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