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王一和要付钱,马太监却笑道:“一和,不用你,它是奔我来的,这是我们之间的缘分,你要出钱,就插手了中间的因果。”这只猫也是会挑主人,自从到了马太监身边,跟儿子一样,吃得是新鲜的鸡鸭鱼肉,喝的是清净泉水,晚上睡在老爷子脚头。
马太监看了王侍郎一眼,又旧事重提:“王老弟,你收的那几个护卫还好吧?你的胆子,一般人比不了。”
王侍郎明白他认出来了王一和他们了,这也正常,之前都是太后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尴尬一笑:“马哥,您就别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小弟不是爱才吗,看他们也无处可去,收了帮小弟看看庄子。今天来看您,还有个事想打听一下。”
马太监眼皮子一撩,皮笑肉不笑地道:“咱家就说呢,这个时间点来了,原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呢?让咱家猜一猜,大概是想问新进宫的那位娘娘?”
对于史家姑娘,作为太后身边的老人,从小跟皇帝一起长大的,马太监倒是知道更详细一些。当年,太子知道史清雅去了蜀地,心里难受极了。
先皇当时的皇后姓朱,长相普通,出身中等官宦人家,因为先皇初时并不得宠,娶的媳妇也不怎么出挑。要不然,先皇也不能专宠出身高贵又美艳动人的邓贵妃。朱皇后自己没有儿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相王做了太子,肯定是不死心的,只等着抓太子的把柄,换自己更相中的十六皇子临溪王上位。太子只能在暗地里伤心,不敢有所动作。
相王后来登基了,就是陈昭帝,年号启辉。朱皇后是嫡母,成了慈宁宫太后,邓贵妃是生母,做了寿康宫太后。太子东宫后院里有头有脸的妻妾,一个个都得到封赏。
邓太后看新皇一直不痛快,倒是有心成全儿子,想找个机会,让蜀王二公子夫妇和离,把史清雅接回来,在九嫔里充个数。朱太后知道了是一百个不答应,她还想着除掉皇后皇甫氏,让自己娘家的小侄女进宫当继后呢,把皇帝的心上人弄回来做什么?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皇甫皇后命硬,娘家也有两下子,加上皇帝和邓太后拉偏架。几番交手,朱家与皇甫家各有伤亡,皇后却一点事也没有,还生下了病弱的二皇子。
皇帝因为这些事恨透了朱太后,等朱家的女子进宫后,暂时封了贤妃。皇帝厌烦朱太后,对她的侄女没有好感,瞧都不想瞧,去了贤妃宫里也是沉着脸,干坐半天,然后离去。本朝有宫规,只有正宫皇后有资格与皇帝同眠一夜。四妃也可以,不过,就不大合规,要避一下人眼了。其他妃嫔,都是事后拂衣去,不许留宿。朱贤妃三番五次去找慈宁宫太后哭诉,朱太后也没办法,只能不痛不痒地训斥皇帝几句,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摁头地替他圆房吧。
后来,皇帝逐渐坐稳了位置,在重要的位置安排了不少自己提拔的人。说到这里,马太监抬头看一眼王侍郎道:“你以前的父亲能当上礼部尚书,也是因为他是太子东宫的人,水涨船高的结果。”
王侍郎听了皱眉,问皇帝与史夫人的事,扯到自己身上算怎么回事。
马太监笑笑:“反正吧,皇帝坐稳帝位之后差不多一年,朱太后就暴毙了。咱家跟着邓太后去慈宁宫看了一眼,朱太后面色青中泛黄,怒目圆睁,七窍留有残余血迹,挺瘆人的。朱贤妃也是个没眼水的,最大的后台没了,还不韬光养晦别吱声。反而在后宫大吵大闹,说她姑母死得不明不白,没多久,就上吊自尽给太后殉葬了。皇帝下旨,让整个慈宁宫的宫人都给朱太后殉葬了,那段时间可吓人了,咱家总觉得这里头有点事。从那以后,慈宁宫一直封存着,不许人进去,贤妃的显荷宫成了冷宫。之前,十一皇子的娘,就是被淑妃陷害,送进显荷宫幽禁的。”
再往后的事,王侍郎多少也听说点。蜀王家的的二公子叫李守业,五短身材,长得平平无奇,为人尖酸刻薄,脾气很差,一向风评不好。史夫人嫁过去,有些看不上他,夫妻关系很一般,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但有件事,除了当事人,外人不知道。皇帝曾经私下里叫人跟李守业说,让他写一份放妻书,和离之后许他中书左丞之职。李守业这人小气,一听这话,好像吃了一只苍蝇,心里闹腾,说什么也不肯和离。男人都忌讳这些事,从此也不再去夫人屋里,纳了几房美貌年轻的妾室,成天鬼混酗酒,喝多了就家暴史夫人,对夫人所生的三个孩子也是拳打脚踢的。要不是史夫人有些武艺,能抵挡一二,说不得早让丈夫打坏了。
去年秋天,蜀地盐井工人大规模闹罢工,就是因为这个李守业。蜀王二公子用人往死干活,时常克扣工钱,吃得东西都是陈米霉面,还不给够数,结果死了几个盐工,不知是中毒还是饿死。工人们义愤填膺,闹了起来,封了盐井,要求补发工钱,改善伙食,给死难者重金安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