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何族长喝了一口茶,得意道:“你高祖有语言天分,会说一些西洋话,人长得又特别好看,船上大太阳也没把他晒很黑,两人一见衷情。尼伦家族身份高贵,怎么会同意这桩亲事?二人难舍难分,珍娜又向往神秘的东方,趁着季风起,满载货物一起回了南海。”

何昭旭好奇道:“后来呢?高祖母再也没有跟家乡联络过?”

何族长看他一眼:“很多年以后,珍娜的小叔和大哥领着西洋船队来东陈贸易,看到珍娜儿女成群,生活幸福,何氏也发展极好,尼伦家族才承认了这门亲事。祠堂里还留存着他们送给珍娜的西洋首饰、《圣经》、婚纱,以后娜娜大了,让她去一趟东罗马吧。”

何昭旭道:“咱们认识会东罗马语言文字的人吗?让娜娜学习一点,长大了,也去高祖母的国家瞧瞧。”

何族长道:“人目前是没有,《圣经》、西洋植物书册有一套,珍娜留下来的,还有一份尼伦家族赠与的航海图。学习笔记有一本,你高祖父写的,用东陈的文字标记了读音和释义,标准不标准的不知道,想学就试试吧。”

何昭慧又作天作地一番,让她父亲责令去跪祠堂。梁夫人叹口气:“大人,也别光责怪女儿了,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找个好人,嫁出去祸害别人家吧。”

何族长点头:“夫人说得有理,北方大族肯定是没好法子了,就是有,女儿这般品行,老夫也不放心她远嫁。南海也有七家大族,看哪家有合适的孩子,嫁得近近的,有个什么事,大人们也好调解调解。”

何夫人道:“行,稍后就去打听,妾看叶氏和或白氏挺不错了。”

时间总是不紧不慢,慢慢的流逝。启辉二十六年的新年来临了,一进腊月,就开始飘雪,都城大旱全面解除。

腊月二十三,王尚书收到渤海高氏的回信,对王家的请期直接驳了。并提出了条件:八万贯赔门财,一半现钱,一半用粮食兑付。过门后,潜秀山给高家姑娘三成的份额。要是能兑现,明年秋天就可嫁女。

王尚书一拍案几,高家瞧不起人呀,这般嘴脸让人恶心。王尚书修书一封,回绝了王家人的提议,并提出两家退亲。高家姑娘价格太贵,汝南王氏娶不起,让他们另攀高门。高郎中知道了,心里也有几分不自在,自家人这番行事,是过分了一些。他们离得远,瞧不见王家人的脸色,他天天看见王尚书的老脸吊着,十分不自在。

皇帝心里很闹腾,都城大旱是解了,可是其他地方,报了十几州的旱情,江南又发了水。吐蕃粮食常年不足,全靠从东陈购置,东陈发大灾,他们也受影响。游牧民族生存艰难,为了粮草可以拼命的,时常扮作匪徒到附近抢劫,边疆矛盾不断。

受灾情影响,各地都开始存粮蓄水,减少了其他开支,滇地的茶叶卖不上价,许多矿石卖不出去,内部也是矛盾不断,影响了西南的安定。

皇帝心里再闹腾,年还是要过的,让五品以上驻京官员携家眷进宫过岁除。宫宴依旧热闹,皇帝却没了前几年的兴致,敬过几杯酒之后就找了个借口,回屋歇着去了。男席由齐王和吴王主持,大家也都规规矩矩地宴饮,说些吉利话。

女席设在坤宁宫,这是前皇后住过的地方,高大而庄严,又有几分奢华。自皇甫氏没了,也没有再立新后,坤宁宫就空置了。过年,有许多女眷进宫,需要宽敞温暖的大厅,这里条件比较符合。慈孝贤妃就奏请皇帝在这里开宫宴,款待女客,皇帝也答应了。

慈孝贤妃听闻皇帝回寝宫歇着了,怕他累着了或是身体有异,就失陪一会儿,由秦贵妃坐镇,自己去看看陛下。

秦贵妃因为自己的私密事被人知晓,不知道谁在暗处威胁与她,着实消停了一阵。但是,因为王善惜的事,她心里对王家人还是很讨厌的,虽不至于明面上跟王家人过不去,可是对他们的态度非常冷淡。心里还暗暗盼着王家的亲朋好友倒霉,她才解气呢。

王雪也跟着母亲来了,喝的差不多,忽然有一个面生的小宫女,塞了一张纸条在她手里。王雪一看,是清河崔氏二房嫡出的七公子崔柏写给她的,邀她到坤宁宫的墙外一叙。王雪脸一红,她是对崔七郎有点意思。那人长得极好,书读得明白,出身又高,是都城女子心目中的郎婿首选。

可是崔氏眼高于顶,娶媳嫁女须得门当户对的五望七姓人家。连出身陇西李氏的公主、县主还不满意,一直挑挑拣拣的。平常官宦人家的女子,怕是连考虑都不考虑。

王雪是个传统的女子,在思想上还不如她几个姑姑放得开。既然家长都不同意,这婚事就成不了,私下往来没有好结果。奈何崔七郎对她上了心,经常给她送书信,抄诗文。

崔家长辈知道了,倒认真考虑起来。赶上这两年的旱灾,各家的家底都受影响,崔家也不例外。他们家最爱书籍古董,又喜琴棋书画,全是烧钱的爱好。除了当官的俸禄,就是职田和妇人的私产有出息,外面看着风光,其实经不起动荡。经过都城旱灾,物价飞涨,除了一堆古董字画,库里基本上空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