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何昭旭焦急万分,恨不能马上飞去青州,他媳妇现在还知怎么样了呢,说不定快生了。可是何氏家族一直给他安排打捞的活儿,不让他回去。何大伯说了:“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哪那么娇气了?家里仆婢一堆,青州也有手艺好的稳婆和女医,用不着你。你去了能做什么,还能替她生养不成?”

何氏中也有人认为,现在还不能看出王家以后的走向,四皇子入主东宫当太子,将来就是新皇,王雷的媳妇作为太子的嫡长女,就是嫡出大公主,王雷将来就是大驸马。王刺史是个能人,以后也有可能被新皇重新启用,现在也不能太僵了。再说了,南海何氏也是有里有面的人家,落下个落井下石的名声可不大妙。

七月底,从青州传来好消息,七月中旬,王善惜生了一个儿子,母子平安。何昭旭看了信,什么也顾不上了,什么家族利益、利害关系、长辈意图,先放一放。自己的老婆孩子比啥都重要,自己得马上赶回青州。

他收拾了一大堆珠宝珊瑚,有整株的,也有碎枝。还有很多大螺、大贝壳、玳瑁壳、鲨鱼骨,海洋生物化石。因为来前媳妇说了,她要开珠宝店,需要海洋性原材料。

何氏长辈也拿何昭旭没办法,这个孩子与众不同,有本事,但是心太野,家里约束不了。有新生命出生,何大伯也有了台阶下,看何氏孙辈脸上,也说得过去。总拦着不让何昭旭看老婆孩子,族里族外的人看他,就不是个东西了。

不过,何昭旭带下来的四艘新式大船全部扣留,让他带两艘旧船北上吧。

何昭旭趁着初秋还有南风,带着两艘破船北上了。见了自家的异像女儿,又看了自己大胖儿子,何昭旭心里很满足。儿子长得像媳妇,是中原人外貌,这太好了,基因改良非常成功。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媳妇,抱儿子,逗女儿。

自从何昭旭回来,就忙得不可开交,王善惜可会使唤人了。把自己前些时候画的图纸拿出来,让丈夫在船厂监工,把安安要求的中型船只弄好,还要下水试航几次。

何昭旭一边干活,一边眼气得不得了,干脆多造两只出来,王家知道留后路,当他就不知道呢。他也隐约觉得,王家在酝酿什么大事,不然造什么逃生船呢?问媳妇,媳妇说不知道,她出嫁后,跟王家就没太多往来,侄子们不说,她也乐得装糊涂。她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管吧,没那么大能力,不管吧,显得凉薄自私。

何昭旭对海捕的事依照南海何氏的族规,每年的四月底到八月底,为禁渔期,让新生的鱼虾蟹苗生长,以保证生生不息。他的意见胶东四州的官员都赞成,虽有当地大户不满,也别不过官府去。

禁渔期只允许捡海和钓鱼,不许大船捕鱼。敢违反者,轻者罚没收获,再加罚金帛;重者会关禁闭,甚至流放外地。这期间,渔民要想有收入,制盐是大项,天热水蒸发得快,收益也快。

秋收过后,王家又有了底气,今年只卖果子和花卉,粮食和农副产品不卖。现在粮食价格太高,那些大商户到处收购粮食,王家今年韬光养晦呢,也没有参与收粮。小北山的地瓜、洋芋、萝卜、黄豆都有大用,人吃马喂的,省不少钱和事呢。

秋收结束,海捕开始,胶东以海为生的大户们,都摩拳擦掌的准备大显身手。去年,何昭旭通过跟太子殿下打招呼,承包了海里的日岛、月岛、鸟岛数个岛屿。在附近放养了许多海参苗,还养殖了海带、紫菜、少量的海水珍珠。

养殖技术全是王元娘空间的资料,交给王善惜琢磨,慢慢就做起来了。何昭旭夫妻发了大财,除了给何氏宗祠的部分,其他的全用来发展海水养殖业了。

再说王刺史这边,七月底到达丰州,刚好赶上秋收。丰州在黄河北岸,离永安大约有一千八百多里,是北方的军事重镇。这里能种春小麦,质量非常好。秋季收了春小麦,王刺史就让种了一茬大蒜、洋芋和地瓜,是他来前跟妹妹要的种薯,他已经学会了发苗的技术。

交接完事,他就天天领着手下到处查看,选了丰州最东南角的地方,建起了丰州庄园,里面准备发展暖棚技术。王刺史有经营小北山的经验,又有妹妹源源不断提供的种苗和技术,自然不能闲着不做事。

他知道,丰州最大的缺点有二,一是吃的东西数量少,当地人一到冬季就发愁,冻饿而死的人很多。二是时常有外族来骚扰,也不发动大规模战争,抢点粮食和牛羊就跑。当然,最大问题就是要弄到吃的,要对抗敌人,不就得吃饱喝足才有劲吗?

王刺史也提倡东陈国人向吐蕃那边的人学习,把牛粪和马粪收集起来,晒干了,可以用来烧火取暖做饭。主要东陈国人有心理障碍,觉得粪便是极脏的东西,沤肥上田还行,用来烧火做饭实在恶心。不过,上官提倡,也只得试试,总比冻死强些。

丰州郡守史达南是个没眼水的,人家王刺史是太子殿下的老亲家,想做点事就让他做呗。他眼红得很,几次三番上书朝廷,说王刺史一到丰州就弄自己的农庄,为个人谋福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