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再细一打听,王刺史真横啊,原来是长孙老侯爷的外孙子,袁阔大人的外甥女婿,太子殿下的亲家公。啥也别说了,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
王元娘让兵器部给她造了一身盔甲,把王刺史给气得:“王元娘,你什么意思?还准备上战场啊?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上去就是送死,你在城里老实待着吧。”
王元娘道:“不用哥提醒,妹妹有自知之明,这不是借机沾点光嘛。妹妹准备上城墙观战,穿上盔甲是为了防身,万一有冷箭流矢过来,也不容易受伤。”说完,取一个单筒望远镜给他,教了他用法,希望能帮到他吧。
王刺史学会使用方法,非常高兴,也顾不上骂妹妹了。有望远镜这种好东西,虽不如传说中的千里眼神奇,能望这么远,对方的队列布置,各种部署尽收眼中,胜率多出三成呢。
王元娘虽然没亲自打过仗,前年在陇右看大舅和表哥们打仗,知道后勤补给很重要。刚好年前曾经跟回纥交易过一大批羊皮,就拿给军营,每个兵士剪一块自己缝双简易的护手。每个人再发半斤黄冰糖,需要补充体力时含一块,省得脱力了。
王刺史先写好军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白,让驿马想办法在雪天送往都城,报知朝廷。又写了一封应战的书信,让人用箭射到城外的敌军阵营中,约定在二月二十二交战。这段时间,再跟将士们讲一下作战的计划和部署,要三处的兵进行磨合,共同操练几天。
二月二十二,天气阴冷欲雪,小风嗖嗖的。慕容老将军觉得胜率极大,又知道王刺史后台硬,将来前途光明,未必会长期留在丰州。这次军功就有意让给他,让他当主帅,自己压后阵。不过,他也提了要求,重点提拔一下他的干儿子李怀恩,让他当先锋最好。
李怀恩率先出阵,连杀五名丁零部落的勇士。打仗体力极为耗费,王刺史看李怀恩连战五阵,就把他招回来。又派了其他人出阵,有胜有负,傍晚两方收兵,约定明日再战。
二月二十三,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回纥丁零部三公子质古亲自上阵,要求挑战主帅。王刺史想着,要是不亲自上阵打一场,兵将们肯定是心里不服气的。过几天真到决战的时候,有可能不听将令,所以慨然出战。
慕容老将军提心吊胆,这可是刺史大人,太子的老亲家。以前听说当过礼部尚书,那是文官,又不是武将。打仗这事,刀枪无眼,王大人真要是阵前出个什么事,可怎么办呢?
王元娘在城墙上看到,也有些担忧,不过,她也明白大哥的意思,对家的公子出战,挑战主帅,你就得应战。大哥刚来丰州不到一年,没有什么威望呢,这几万兵中,有两万多是借来的,更对大哥不了解,如何会服气?
你想立威,就得拿出真本事来。想想大哥三岁就开始在外公家练习基本功,那是童子功啊。大哥又天生大力,得外祖父手把手教的枪法,不会连一个质古都干不过吧?又寻思着,自家大哥当文官的年头挺长的,虽然平日练功,却不是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真功夫,会不会出危险?
元娘想到这里,戴上雪镜,把空气压缩狙击枪取了出来,英英说这把枪的射程为二千米,换算成东陈的长度,得有数里地了。要是大哥真有危险,她就不管战场规则,一定开枪击毙了那个质古,人说兵不厌诈嘛。
当王刺史出现在阵前,双方兵将都很关注,一个文官,战力如何?能否当主帅?只有事实能说话。质古有些轻敌,一交手就被王刺史的钢枪震得手发麻,他的马槊虽有弹性,可是王刺史好像很了解马槊这种武器,这些招对他好像没什么用。
质古与王刺史打了十几个回合,觉得打不过,转身想跑,王刺史的马是万里挑一的好马,速度快,他把枪挂在得胜钩上,从腰间取出王善惜送给他的强弩,一边策马追赶,一边对着质古的脖子射出一只弩箭。
质古喊叫一声,从马上摔下来,摔得够呛。被王刺史上前来,抽出腰间的苗刀割下头颅,挂在马袋旁边。
丰州联军马上士气大振,嗷嗷叫着,大声喝彩,真是人不可貌相,谁说文官就不会武艺,瞧王大人这架势,够得上将军的材料了。
老四汪古一看,目眦欲裂,三哥死得好惨。他策马上前,与王刺史对阵。王刺史也不惧他,两人战在一起。汪古平常是个小混蛋,本事还不如他三哥呢,哪里是王刺史的对手。
不过十数个回合,王刺史抽个冷子,一枪刺穿了汪古的脖子,把人挑下马来,取了头颅。王刺史年轻时瞒着家里跟外公和舅父上过战场的,他深知重甲难以刺穿,只有颈项处的甲最为薄弱,他就专门针对这个特点,改良了枪法,更易杀伤敌人。
慕容将军见王刺史大展身手,连杀二将,觉得目的达到了。这可是主帅,万不能出了问题,赶紧鸣金召回了王刺史。
丁零折了三个儿子,如何肯善罢甘休?二月二十六日,亲自领全族人马,与丰州联军决战于丰州城外三十里的长亭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