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条,三州参战有军功者,都按例嘉奖。战利品朝廷象征性地十中取一,其余由联军平分。这下子众人都高兴了,奖励有功将士的东西除了真金白银,就是牛羊、粮食、食盐,都是好东西。

自己的家人要是收到了,肯定乐坏了,男人在外面拼命,不就是想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吗。尤其是借来的兵更高兴,往年到处找活儿干,赚的钱勉强养兵,哪有多余的出来。如今不过跟着打了一仗,好吃好喝的,分到战利品,朝廷还有奖赏,可以捎给家人。

第四条,打灭丁零部落,占领的土地由丰州刺史王善先代管,建新州为获州。获州上的原住民全部改造为东陈边民,可以保留本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丰州范围内一片欢腾,庆祝了三日。借的兵回归原处,带着分到的战利品,死难者的骨灰和抚恤金也带回去给家属。

李怀恩走马上任,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几个府兵营,让他们帮助建设获州城。王刺史从来不爱白用人,许诺每天管两顿饭,每人给一升粟米,三只果子,一月全勤的兵士另奖一斤盐或半斤黄糖。

建城还得把洛子青老先生那样的大匠请过来,福寿村建设得差不多了,收尾工程是人都能做。老先生对庆州虽有些恋恋不舍,可是故土难离,也想回去看看。结果一打听,赵州持续大旱,赵州河都见底了,一多半井也不出水了。他小儿子也说待不下去了,那个破家还看什么,正想领着下人们来青州投奔阿父呢。

洛先生正不知所措之时,就有王刺史派人来接他,说打败了回纥的丁零部落,收获的地盘上要建获州城。军令难为,老先生就提议让他的小儿子来监督福寿山的收尾工程,自己领着大儿子和弟子们奔赴丰州去了。

二月底仗刚结束,三月初王元娘就把战利品中的金银一划拉,跟着杰哥去金华了,她尝到了种树的好处,跟金华几家大户订了长期的购货合同。每年都要适合北方种植的树苗,槐树、杨树、柳树、榆树、桐树都可以,只要价格合适,有多少要多少。

把金华几家经营苗圃的大户乐得够呛,王元娘想要的这些树种很容易种,杨树和柳树插扦就行,两年出苗。其他的用种子繁殖,他们有专门的育苗技术,三年成苗。

树苗的数量就别提了,只要有地,树苗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树苗本身的成本极低,江南不缺水,也不缺肥。卖树苗的关键有两条,一是运费太贵,二是要将就时间,王掌柜这边没这些困扰。

一向是先交押金,验收过后,把树苗往她在这边长租的一个旧仓库一送,马上结算尾款。也从来没找过后账,一直说成活率超过九成,这种神仙客户多来几个,他们就更发财了。

王元娘在金华只待了五天,听说余杭一带洪水不退,雨水依然很勤。金华这边也比往年雨量大,幸亏是种的树苗,影响不大,反而长得更好。

王元娘先去了福寿山,把树苗交给王一和接手。又去青州找王霆,给了一大批果树苗子。

王元娘去二舅那里,也不废话了,树苗放下,再给一批海盐。完事了,不顾二舅的挽留,心急火燎地去丰州了,农时不等人呢。

王元娘路过安西时,去见袁大人夫妇,两夫妇早把王刺史当自家女婿看,对他的妹妹也是爱屋及乌的态度。去年借的箭支早还了,还多给了一些军需品。缴获的东西中挑了一些金银器皿,给送过来充了那些果干和葡萄酒的费用。袁阔夫妇巨富,也不在乎这东西,不过听说打了大胜仗,心里痛快。

文武双全的女婿谁不稀罕呢,还因此得了爵位,这可太好了,女儿嫁过去,就是郡公夫人呢。就是有一点不得劲,王刺史有三儿一女,估计这爵位得落到三个儿子头上。自家姑娘还不知能不能生出自己的孩子呢,要是生不出来,她那万贯家财,岂不是要落到王家去了?

王元娘才不管袁氏夫妇怎么想,来这一趟,主要是为了给他们送一批树苗,这边的风沙更大,当然要种防风林了。袁氏夫妇听了王元娘的解说,也都赞同她的观点,人家千里迢迢送来树苗,也不能白要,就用金银结算吧。

还得空去了一趟大舅那边,大舅夫妇看见外甥女,特别高兴。去年借的箭支早用朝廷配给的军需还了。借的炒面就准备用一大批果树苗子来还,让他们种枣树、核桃树、林檎树。大舅母态度好,当然是因为两个小儿子来信说,他们在科考期间受到表姐的照顾,才考得那么好。现在借了太子殿下的光,出任的官职也好。

最后到了丰州,王刺史看着城外这一大堆树苗,眼睛都直了,妹妹又想做什么?

王元娘呲牙一笑:“哥,当然是植树造林呀,抵挡风沙,涵养水源。丰州春天来得晚,别的地方二月就能种树,丰州这边五月种也来得及。”

王刺史叹口气:“你说吧,怎么个种法?”

王元娘道“咱们人手多,让他们种树,不论军民,不论男女,种二十棵树就给一百文工钱。钱就由朝廷发下来的军需中挤出来,不够的部分就用海盐来或茶叶来抵,估计军民们也都能接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