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相从马忠那里知道皇帝曾经觊觎妹妹的事,不过皇帝一直没有后继的表示,妹妹也没表现出莫大兴趣,他就把这事埋在心里,谁也没吱声。王雷不知内情,想得挺好,求皇帝给姑姑王元娘和新科状元孙连智赐婚,充当大媒,双方马上走礼。

谁知皇帝一听,脸色黑得能滴水,都快气死了,还赐婚。他都想急眼了,这新科状元怎么回事,刚中进士,刚入职,就想娶媳妇。一点也不思报效朝廷,为国为民做事,光顾自己的小情小爱,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职位呢?

王雷被皇帝岳父训了几句,莫名其妙,心中还不服气。陛下这是怎么了?平常不是最喜欢给别人做媒吗,借来拉近与众臣的关系。只要有人因婚姻之事求到他那边去,他都愉快地应承,让做媒做媒,让赐婚赐婚。身边的臣子谁家姑娘嫁不出去,他来了兴致找人给赐婚;谁家丧了妇,他还张罗给人续弦呢。

王雷闷闷不乐地回到公主府,跟公主一说,父王难为他了。把媳妇心疼够呛,问他怎么回事?等王雷把事情一说,公主也有点摸不清大头小尾,父皇也真是的,又不是什么大事,干嘛申斥自家女婿?

公主想着也许是父皇最近心情不好,叹口气解释:“父皇登基时已经四十三岁了,不比皇祖父登基时才三十出头。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臣们希望他尽早立下太子,把储君培养好。天天在他耳边叨叨,估计是心烦了,不是专门针对驸马爷。”

王雷道:“父皇心里肯定不服,皇祖父也是晚年才立嗣的,众人怎么不说先皇呢?”

公主道:“先皇儿子多,皇祖父十七岁时大皇子就出生了,继位时,长大成人的皇子有十多位,人多了就能认真挑一挑。挑中父皇当太子,也是深思熟虑过的。父皇膝下只有七个儿子,年龄也偏小,不好选呗。”

公主想得也对,众臣逼着立太子,皇帝也头痛,这立太子的事不好弄。皇长子李蕴今年十六岁,太子妃所出,本来表现还行。要是一切顺利,皇帝登基,太子妃封皇后,李蕴作为嫡长子,就是太子最适合的人选。

没想到,太子妃生生把自己的前途作没了,先帝有遗言,这女人没资格当皇后。皇帝登基没有封太子妃为皇后,李蕴就有点烦躁,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后宫子以母贵,他母亲上面竟然压了十几位。原来地位不如自己的几个庶弟,他们的母妃的位份都比婕妤高。

李蕴怕影响自己的前途,就开始绞尽脑汁地想法子。皇帝刚上台,事情多,又忙着选美扩充后宫,没怎么发现长子开始长歪。等发现时,这孩子变得偏激,阴暗,净干蠢事了。或许李蕴是想引起父皇的关注和偏爱,在外人眼里看他,心胸狭隘,个性邪魅,不配当太子。

无论是后宫其他妃嫔,还是前朝的重臣,都不看好皇长子。甚至东宫崇文馆的师傅们,提起大皇子李蕴,也摇头叹气。大家都是这个态度,皇帝也不能硬把大皇子封为太子,太子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不能是没人待见的光杆司令吧。

次子李藻今年十五岁,实际上只比长子小三个月,江贵妃所出。这孩子遗传母亲的基因比较多,长相粗糙,身高力壮,从小就爱舞刀弄枪的。关键是你爱武也不打紧,身为皇子,多少学点文化。从四岁进学到现在,连《论语》和《孝经》都没背明白,五经博士每次考问,都气得面红耳赤,直摇头叹气。

其他的孩子年龄还小,小三和小四身体还不怎么好。立嗣,怎么立?立哪一个?忽然想起小七李蒙,年龄是有些小,身体倒是好,叫华美人养得白白胖胖,玉雪可爱。不过,这孩子的生母早逝,养母身份又低,恐怕难以服众。

皇帝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只觉得太阳穴一跳一跳的,连带的他脑袋痛。又想起王元娘,明明出身不显,还不肯入宫当才人,非要当正妻。如今想嫁给一个没什么家底的新科状元,什么眼神啊?她不当妾,想当皇后,也不打盆水照照自己的家世和条件,配不配得上?

皇帝转头又想,元娘的样子还是挺好的,端庄周正,五官柔和,皮肤亮白,那周身的气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家世也还不错,有长孙氏那样的外家,王善先那样的兄长,当皇后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之前王家的姑娘就得父皇青睐,指婚给六皇弟做正妃,还是很认可王家的。想到这里,忽然想起,怪不得每次见王元娘总觉得面熟,原来跟六弟妹有点相似。待要进一步想,又记不清楚前六弟妹的模样了,年头长了,又没什么来往,自然记不准。

皇帝心里千回百转,一时拿不定主意,此时也明白为什么说皇帝是孤家寡人,有犹豫时竟连个可商量的人也没有。到底让人把老宗正请来了,这位老宗正是皇帝的爷爷辈,靖王老殿下李司肖,如今都六十有五了,还是一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状态。

不是大朝会,老宗正也没行大礼,就叉手行了个家礼。皇帝赶紧让皇叔爷坐,让马忠给皇叔爷上茶,老宗正也不客气,接了茶慢慢地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