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宗正笑笑,皇帝的倾向这么明显,还装模作样地来问他。但是陛下问了也得开口:“陛下,王元娘是王家义女,王家态度明确。那景阳侯一族是什么态度?陛下了解了吗?他们可跟王元娘没有什么关系啊,恐怕不能跟王元娘站队。”

皇帝道:“朕不十分清楚,不过,王雷在青州经营潜秀山,是元娘帮扶起来的,据他说,元娘有极高的农业技术,对两家多有扶持。离青州近的长孙宙借了不少光,胶东陆续帮助安置了二千多退伍军户。前几年陇右旱灾连雪灾,元娘押送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去陇右,帮助长孙宇顺利度过灾年,还成全了大哥家仙宜和长孙宇儿子的婚事。听说,还帮南诏的长孙远解决了因东陈大旱,茶叶、南药滞销的问题。”

老宗正吃惊道:“如果是真的,此女有大才呀!那陛下还犹豫什么?”

皇帝道:“元娘年龄不小,又是二婚,万一以后不生儿子,朕还是没有嫡子。”

老宗正道:“唉,有皇后就有嫡子,即使本人不生,也可以把其他皇子记到皇后名下。人之初性本善,大人教成什么样子,孩子才有可能长成什么样子。你看李蕴,小时候多乖啊,现在让杨婕妤养成什么样子了?就因为二皇子李藻骑射比他好,师傅夸了几句,他就让人把李藻养的马剁掉了四条腿,活活疼死了。”

皇帝道:“朕本来说,让王元娘进宫当才人,她拒绝了,说受长孙家影响,绝不做妾。朕觉得她野心大,没理会,想抻抻她,最后给个九嫔之位。谁承想,她一转头就跟新科状元孙氏议亲了。”

老宗正笑:“陛下呀,爱一个女人要竭尽所能地给她最好的,她才可能投桃报李,不然早晚成怨偶。你让人家当四品才人,一级一级熬上去得多少年呀?要是十几岁没什么见识的小姑娘,还可以接受。对上王元娘这样有魄力的成年女子,她理你才怪?人家有才,有钱,正正当当嫁给状元公,帮扶几年,夫婿的官职慢慢上去了,当一品夫人,不比什么强?”

皇帝疑虑:“后宫当娘娘,不比当臣妇好?”

老宗正摇头道:“人各有志,后宫当娘娘固然好,可是君恩有限,等级分明,不好混的。里面的势力盘根错节,弄得不好,小命都保不住。所以后宫里人人争,处处斗,要是有个能力非凡、心胸广阔的皇后,大家心服口服,宫里才能一团和气。”

皇帝道:“朕也知道,所以才迟迟没有立下皇后,以前皇甫氏当皇后时,宫里乌烟瘴气的,幸亏有太后压着,不然父皇哪有那么多皇子公主呢?到史顺仪进宫之后,一团和气,那才是皇后的正确人选。”

老宗正笑笑:“慈孝慧皇后确实能干,可她是二嫁妇,又没有自己的孩子。让她管理宫务,也没借机少敛财呀,陛下就不忌讳?”

皇帝分辩道:“太宗的杨妃还是弟媳妇呢,高宗的皇后还当过先帝的才人呢,本朝律法鼓励再嫁,既然不违法,也没什么大做文章的。借机敛财怎么了?后宫给的那点俸禄实在是仅够生存,她借鸡生蛋,顺便也把鸡养肥了,也没什么不好。”

两人对坐一会儿,皇帝的心思昭然若揭,老宗正没话可说了,只剩喝茶了。皇帝想了一下,最后不确定地询问:“那,就选王元娘做皇后?”

老宗正道:“老臣不敢说,第一,陛下要问过景阳侯家,这一家全是封疆大吏,孙子辈也能耐得紧。当年你父皇选王守仁的女儿给小六,也是因为景阳侯家的本事。第二,陛下要跟王善先明说,让他说动王元娘,结亲之事最好两厢情愿,不要馄饨挑子一头热。”

皇帝笑问:“皇叔爷从头到尾怎么没说对崔九娘的看法呢?那个人选也不错呀。”

老宗正道:“寻常夫妻相处,哪有舌头不磕牙齿的?何况是至尊夫妻,要是有矛盾了,岳家太厉害,容易激化矛盾。那些世家望族名气太大,不好安抚。太宗多厉害的一个人,他们尚且挑三拣四的,根本没把咱陇西李氏放到眼里。再说了,这些名门望族人数众多,需要的利益太多,又不懂感恩,老臣不希望让他们趴在皇家身上喝血。”

他们在这里闲聊,没注意到帐幕后面,一个少年面色苍白,两眼血红,李蕴又惊又怒。父皇要立汝南王氏的王元娘为皇后,还取得了老宗正的赞同。自己的母妃当众剪了王雪的头发,把王相家得罪得死死的。王家姑娘当了皇后,能有自己什么好?

皇帝先召见了王相,跟他说:“王爱卿,朕实在喜欢令妹王元娘。已经跟宗室商量过了,想立她为皇后,你有什么意见?”

王相微怔,随后脱口而出:“臣没有意见,元娘虽是臣名义上的妹妹,实际上已经嫁过人了,和离之后单立了女户,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皇帝悻悻道:“一国之后啊,这么大的荣耀,老亲家就这副表情,这个态度?”

王相道:“陛下之前也没说过要立元娘为皇后,她想嫁给孙状元,家里都同意了。现在说让她做皇后,还不知道她的心思呢?牛不喝水强摁头也不行啊。她本事大,到时候跑到天涯海角找不到人,陛下岂不是要怪罪王家了,微臣家担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